热同仁堂1.jpg

植物病理学家裘维蕃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2017-05-18

  

  他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从不畏惧任何困难和险阻;他聪慧好学、勤奋向上,富有极强的进取精神;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广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就是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裘维蕃。

  1912年5月15日,裘维蕃出生于江苏无锡。曾任金陵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讲师。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45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50年至今,任植物保护学系副教授、教授、一级教授,后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自三十年代起,裘维蕃便开始对中国真菌和植物病害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是中国菌物学先驱,植物病毒学科奠基人。他首创用锯木屑栽培北风菌和金针菇的技术,并且发表了近代中国第一本关于食用菌的专著——《中国食用菌及其栽培》,成为中国人工栽培菌的奠基之作。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开始从事瓜类黑腐病的研究,著名植物病理学家J.C.沃克院士指导下,学习有关植物病毒知识和操作技术,协助导师完成有关植物病毒研究进展的综述。同时他还全面地对瓜类黑腐病菌的形态、变异、生理和致病力做系统探讨,首次发现真菌菌丝细胞异核现象,并阐明异核现象是细胞突变的根源之一,是最早发现真菌异核现象者之一。他还创制了现在广泛应用的植物病情指数演算公式,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提出确切表达一种病害发生程度公式的人。

  五十年代,裘维蕃开始对中国白菜孤丁病、软腐病、霜霉病的研究,并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的研究。1963年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为中国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1969年首先证明了中国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染的病毒所致,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提出了颇有预见的意见。

  多年来,裘维蕃不仅在科研活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如今,他的学生遍于全国各地,许多已经成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骨干。他的著作和教学活动为推动我国植物保护科学的发展,为我国植物病理学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植物病毒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技名家风采录 [责任编辑: 宋金玉]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