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三大误区,您究竟中了几招?

人民网-科普中国 2016-11-09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以看出茶在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不少人对茶仍然存有认识上的误区,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都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隔夜茶,毒如蛇

  隔夜茶并不是指过了凌晨之后的茶水,而是指放置时间过久的茶水(一般意义上为静置24小时之后的茶水)。民间有“隔夜茶,毒如蛇”的传闻,很多人认为,茶水过夜后,不仅丧失了大部分维生素,而且其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会严重危害健康。其实,据《西安晚报》报道,放置了24小时的隔夜茶,其亚硝酸盐含量仍低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即便是其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龙井茶,其亚硝酸盐含量也只相当于标准的1/4左右,这是因为茶叶里含有茶多酚与维生素,相当于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有效阻碍亚硝酸盐的形成。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茶水没有变质。在这里提醒大家,茶水放置时间较长的话,一定要盖上盖子,以防细菌灰尘落入而引起茶水变质。

  

  隔夜茶究竟能不能喝?(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误区二:是茶皆用沸水泡

  很多人都是用滚烫的沸水来冲泡茶叶,其实冲泡方法应该视茶叶种类而定,并不一定都用沸水。比如花茶、红茶、乌龙茶最好用沸水冲泡;紧压黑茶则适合沸水冲泡或煮开;茶砖则需敲碎之后再煮开,以便充分发挥茶水品质;至于绿茶,则不适合用沸水,应该用85℃左右的热水冲泡,以免影响茶水的鲜香味。

  误区三:常年只饮一种茶

  有的人爱喝一种茶,便常年不变地喝同一类茶。其实,季节不同,人体的自身感受与身体机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选用的茶品也应该随之改变。(丁献美)

  本文由中国科协原科普部副巡视员朱向平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网-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