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感冒了,营养师来开食疗方!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3-16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特别是在季节交换时,早晚温差大,极有可能患上感冒,这其实也是免疫系统对外界做出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那想问问各位亲,如果你感冒了,你会怎么做呢?吃药?打针?硬抗?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能缓解感冒,躲过这一劫吗?那今天就由范老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给大家答疑解惑吧。

  什么是感冒?

  感冒其实是身体在免疫力降低或者外部环境变化时,导致了鼻腔、咽部和喉部发生了急性炎症。普通的感冒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抵抗力痊愈的。我们常说的感冒其实分为多个种类,一般来说,初期的症状都比较相似,比如有鼻塞、流鼻涕、咽痒等等。但这只是普通感冒的常见症状,如果遇到了病毒性感冒,由于病毒的毒性较强,可造成的症状则会明显比较严重,比如局部水肿、疼痛、充血、甚至疱疹等等。

  症状不同解决方法不同

  中医辩证时都会将感冒分为风热型感冒和风寒型感冒。

  风热型感冒

  风热型感冒主要是热气侵入肺部,导致肺气失和造成的感冒。主要症状是头部胀痛、咽喉肿痛、痰黄且粘等等;治疗过程要注意将热气排出体外,所以,对于药物和食物都应使用清凉去火类的。

  食疗方:冬瓜粥、胡萝卜汤。

  1、冬瓜粥。冬瓜水分多、热量低,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有助维持孕妇的正常血糖和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等作用。在煮粥时可先煮冬瓜,待其变软之后再放入粳米,以免因粥过于粘稠而使冬瓜无法煮透。

  2、胡萝卜汤。胡萝卜中含大量β-胡萝卜素,而它可以在体内进一步转化为维生素A。发生感冒时体内维生素A会大量消耗,从而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将胡萝卜煮汤服食就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如果在煮汤时加入几滴植物油,则能帮助β-胡萝卜素更好的吸收。

  风寒型感冒

  风寒型感冒大多发生在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或老人、小孩身上,主要是受风着凉导致了身体受到细菌的攻击。人们一般都会感觉发冷、鼻塞严重、咳嗽痰清的症状,在选择食物上最好选择可以帮助发汗,能将寒气排出体外的食物。

  食疗方:葱白粥、姜汁水。

  1、葱白粥。将粳米加水煮粥,放入生姜、葱白(最好将须根也加入)、少量米醋。葱白中含有一定的蒜素,在抗菌消炎的同时,也会起到发热散寒的效果。但是,葱有辛辣味,所以,煮粥时不要放太多,大概用两指宽的小段切碎放入即可。

  2、姜汁水。姜是暖身佳品,具有驱寒、止咳和提神的功效。可以将1-2片鲜姜捣碎放入水中烹煮一定时间饮用,可以放入少许糖来调节口味。

  暑湿型感冒

  这种感冒有明显的季节性,除了畏寒、发热等症状外,还伴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在选用食材时最好能兼顾祛湿和消食的作用。

  食疗方:红豆粥、三花汤

  1、红豆粥。将红豆放入水中煮软后再放入粳米,煮熟即可。红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造血必须的铁元素,在孕中晚期吃有利于帮助血容量的扩充。在哺乳期时食用还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2、三花汤。将金银花、菊花、茉莉花烹煮成茶饮,感冒时喝可以清热解毒,平时喝则可以预防上火。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有体寒的状况,泡菊花时最好选择味道不苦的甘菊,以免身体过于寒凉。

  食疗与治病一样吗?

  我们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不过,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很多食物也可作药用,也就是“药食同源”。而中药药材取自天然的植物和动物,这与化学合成的西药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知道“药补不如食补”,如果能够通过日常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维护身体健康,而不用去喝苦药汤子,那何乐而不为呢?当然,食物疗法也是有自己的应用范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而这些营养素有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于疾病,食疗只是起预防和缓解的作用,而治疗则需要药物的加入。而且,食疗效果需要的时间较长,对于很多急性疾病是起不到控制作用,所以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这种情况必须就医

  食物疗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或缓解症状的作用,是一种保持健康的长期方法,效果也是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用的。如果患的不是普通感冒,比如病毒性感冒,或者是其他跟感冒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则应尽快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生病时间较长。普通感冒一般1-2周后便会痊愈,如果长时间没好,最好还是就医做相应检查,来排除是否属于较严重的感冒类型或是引发了其他疾病。如果身体免疫力比较低,则也有可能长期无法康复,而且还会引发体内炎症,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2、症状重。感冒的基本症状已经描述过,为了避免用药过度或使用激素,可以用食疗方进行自我治疗。如果症状十分严重的话,则有可能是免疫系统受到重大侵害,需要药物的介入才能保证身体康复。

  3、有并发症。如暑热感冒会有一定的胃肠道症状,如果还有其他症状的发生,则可能患的并不是感冒。比如皮肤有红点、身体某部位有水肿、关节严重疼痛等,这就需要就医确诊,排除是否患了其他疾病,避免被相似症状迷惑。

  作者介绍:范琳琳,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硕士,春雨医生客座营养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营养嘉宾,北京电视台营养嘉宾。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