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尿,验不了癌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3-16

  最近,网上流传一种叫做“滴尿验癌”的早期诊断癌症新技术。网上广告里说,只要3毫升尿液,花几百元,自己在家就可进行操作,3分钟就能得出结果。滴尿真能验癌?

  其实,所谓的“滴尿验癌”,不过是检测尿液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以此来筛查和诊断癌症。按广告里的说法,这种验癌方式简直可以秒杀现在医院里诊断癌症的金标准——病理检查。传统的病理检查,要经过手术、切片,还要等上好几天。浙江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杏娥主任医师说,网上的“新鲜事”真多,之前有所谓“一滴血验癌”“一点唾液查癌”,现在又来了个“滴尿验癌”。这一波又一波的“新闻”,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抓住了人们的恐癌心理。“滴尿、滴血验癌,验的是什么?这些验癌方式,检测的不过是肿瘤标志物;甚至有些指标,连肿瘤标志物都不是。既没有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可,也没有充足的研究证据支持,不过是商家的借机宣传和炒作,用高大上的概念忽悠不明真相的老百姓。”

  刘杏娥认为,目前,确实有一些简便、有效的验癌技术正在研发中,但是还没有正式应用于临床。仅靠肿瘤标志物查癌,并不靠谱。所谓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在生长和增殖过程中,产生或分泌的一类物质的统称。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是否异常升高,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临床上医生更多应用它们来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仅单纯片面地依靠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望“滴血(尿)测癌”,甚至“一滴血(尿)检测多种癌症”,都是不靠谱的,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患癌。首先,不同的恶性肿瘤,表达的肿瘤标志物不同。例如 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分别对应不同的恶性肿瘤。其次,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会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表达,存在敏感度差异的问题。”她举了个例子:AFP是目前发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但其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也只有70%左右。“第三,仅发现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代表已经患有恶性肿瘤,许多良性疾病和生理活动也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参考值。因此,一般情况,这类肿瘤标志物不适合用于普通人群肿瘤的筛查,更不可能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到目前为止,病理学诊断是诊断恶性肿瘤及明确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唯一手段和金标准。”例如直肠癌,最靠谱的就是肠镜加上病理,抽血、验尿是不可能诊断的。

  那么,按刘杏娥的说法,是不是无法早期发现和筛查癌症了?刘杏娥明确表示:当然不是!如何早发现癌症,首先要在心理上重视,有防癌查癌的意识;然后要掌握基本的查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主动进行癌症筛查,如果身体有了不舒服要尽早就诊。所谓癌症筛查,是针对那些外表健康、没有什么症状的人,所采取的早期筛癌查癌措施。但须知几条:不是所有癌症都能筛查。癌症筛查目前并不适用于所有癌症;筛查主要针对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常见癌症。有一些癌症,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手段;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筛查,筛查主要适用于那些更可能患癌的人群,比如中老年人患癌风险增加,适合进行癌症筛查;比如长期吸烟者,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而儿童青少年,通常就没必要进行癌症筛查。

  刘杏娥提供了几种常见的癌症筛查方法:1. 肺癌:低剂量螺旋CT(LDCT)。长期吸烟者,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每一年都应做这个检查。2. 乳腺癌,通常采用临床体检、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手段;高危人群,除以上手段之外,乳腺磁共振也是重要的可选检查手段。3. 结直肠癌主要采用大便潜血试验、大便DNA检查、乙状结肠镜和CT结肠成像检查(CT虚拟肠镜)等手段。其他一些癌症的筛查方法,以及怎么才算是高危人群,可以咨询正规肿瘤防治机构和专科医生。(记者 张伟娟 周象)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