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手术来拯救你,先天性心脏病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3-16 |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期的心脏和大血管发育畸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被探索清楚。但是,轻微的先天性心脏病有些是可以随年龄增长而自然痊愈的。所以,患儿的父母可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超声心动图,随时观察病情的发展,遵照医嘱进行相关治疗。
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那些不能自愈的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否则心脏会一直处在高负荷的状态下。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而且还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让本来可以治愈的疾病变成不治之症。比如,本来不严重的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如果不尽早进行手术,缺损会让心室产生水平方向从左至右的血液分流,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肺动脉压增加,随着肺动脉压力的不断升高,最终会改变血液分流方向,出现双向或右至左分流,这时大量低氧血被心脏泵出,就会导致严重缺氧,这种情况下再去封堵缺损就没有意义了,若去封堵反而会导致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艾森门格尔综合症,也就意味着患者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如果这一段解释对你来说比较晦涩难懂,那么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心脏病的治疗,不能一拖再拖。
所以,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修补心脏的畸形和缺陷。心脏外科手术俗称开胸,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心脏和肺,那么血液将无法循环,人也就不能呼吸。但是,在进行心脏修补的时候,心脏不停地跳动无疑会让医生无法操作。所以在心脏手术期间,心脏是不能跳动的。只有心脏内没有血液,医生才能看清病情,从而进行手术。这就好像当你眼镜片上都是水的时候,你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一样。同时,手术期间肺也必须暂时停止工作,同时,也要避免肺内的血液流入心脏。但是,如果一个人心脏、肺脏同时暂停工作,那么他很快就会死去,所以必须想办法保证患者在心脏手术期间的血液循环以及氧气的供应,在医学上称此为建立体外循环。
心脏彩超(图片来源:新华网)
体外循环设备是相当复杂的,包括很多相应的监测设备和辅助设备,根据情况还可能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体外循环的作用就是保证患者在心脏手术期间的血液循环和氧气的供应。只有完成这个操作,外科医生才可以进行手术。外科手术还需要切开胸骨,打开胸腔,让心脏处在医生可操作范围内。当外科医生完成手术主要的操作步骤时,就要结束体外循环,恢复人体本身的血液循环,缝合胸腔,这样才算手术的结束。有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经过两次手术才能治愈,比如说法洛氏四联症。
外科手术的过程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怕,且术后恢复时间长,疤痕大,但是,医学的研究进展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20世纪以来,有些种类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等,目前可以通过一种叫“介入治疗”的方式彻底根治,手术成功以后,患者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介入治疗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出血少,无需输血、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短时间出院等优点。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呢?由于人体的血管是连通的,介入治疗就是在心脏彩超等仪器监视下,从患者的股静脉,也就是大腿上的静脉,插入一个直径2到3毫米的传送器,也叫导管。通过导管将一个可自行膨胀的、由镍钛记忆合金丝编制而成的双盘结构封堵器放置在心脏的缺损处,封堵器就会像一把撑开的小伞一样,堵住了心脏的缺损。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心内膜上皮细胞就会渐渐沿着封堵器长出光滑的表层来,心脏也就没有缺损了。
心脏检查(图片来源:新华网)
目前,虽然介入治疗有很多优势,但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进行介入治疗。该疗法对患者的要求比较高,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畸形、心房纤颤、血管过细、心脏缺损位置不合适、患者年龄太小等情况都不宜接受介入治疗。同时,该疗法也有一定的风险,术后有较低概率会出现封堵器脱落的情况,使得患者需要进行开胸手术补救。由此可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选择手术方式。(宋怡然)
本文由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心理学博士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走近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
下一篇:潮汐发电:未来的光明之源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