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又中毒了?小心信息被泄露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3-16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曾指控安卓(Android)APP“最亮手电筒”未经用户许可出售用户数据。安卓应用程序被证实可以被他人操纵来到达用户手机核心并追踪用户的行踪和交通模式,而这一切都是在手机用户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发生的。

  跟踪用户的APP原理是什么?

  该应用通过把来自手机内置传感器的数据加入世界道路交通图的算法,结合各种模拟和实际的行程数据,对于用户的每一次行程,给出五个最可能的道路行驶路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实际的道路行驶路径有50%的概率在这五个最可能的预测之中。

  北京晨报记者此前在采访金山安全专家李铁军时了解到,国内安卓应用市场实行24小时内审核通过的审核机制,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开放状态,开发者注册账号就可以提交,而这其中有一些可能就是恶意软件。

安卓应用商店中的各类APP(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用户保护隐私有妙招

  事实上,隐私安全问题并不局限于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包括苹果在内的很多智能手机用户都受到过相关问题的威胁。这些隐私权限越轨行为所带来的多种风险,不仅要引起相关厂商、开发商的重视,更应该引起用户们的注意。

  钱江晚报记者此前采访了360手机安全专家朱翼鹏,针对智能手机用户如何切实保护好个人的手机安全及个人隐私安全,他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不随意安装陌生应用;

  第二,重要账号单独设置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第三,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照片、视频等应谨慎存储,以防开发商、供应商等遭到黑客攻击,致使用户隐私外泄;

  第四,当用户收到带有网址链接的短信时,应慎重点开,以防受到植入其中的木马病毒的攻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五,在不熟悉的公共场所,不要随便连入陌生或不了解的WiFi网络;

  第六,用户在丢失手机后,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启动相关远程删除手机所有数据功能,即可销毁手机中的所有私密内容。(王瑛)

  本文由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教授周洪直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