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噪音敏感者?心理因素往往比噪音本身更大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融合创作 2017-07-18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科院心理所 江爱世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炎炎夏日来临,夜晚的空气中也充满了燥热的气息,开窗睡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你家挨着马路,尤其是挨着公交站点,那么相信马路上嘈杂的声音对你而言是一件极其不愉快的事情。开着窗,汽车、公交车呼啸而过时,有时候你连家里人说什么都听得不是太清楚,有时候周末你想睡个懒觉却无法实现……

  种种这些围绕在你身边的噪音虽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那是不是所有人对噪音都一样敏感呢?噪音中,你想努力听清对方说话,你的大脑会采用什么策略呢?我们适应噪音环境之后是不是就不再受噪音影响了呢?

  不想听的噪音

  噪音是使人感觉不愉快的声音,换句话说,让人不想听的声音都是噪音。毋庸置疑,街上整天的车声隆隆,喇叭嘟嘟,是噪音。然而,即使是美妙的音乐,如果你不想听,那么对你而言也是噪音。

  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噪声卫生标准组建议,以55分贝作为一般居民区合理噪声限度的指标。据调查,居民区白天环境噪声若低于55分贝时,仅会引起个别人产生明显的烦恼,绝大多数人能够耐受,高于这个值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多方面危害。

  高水平的噪音会导致生理唤醒和一系列应激反应:损害听力,睡不好觉,头痛,恶心,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有一种疾病被称为“噪音病”,由此可见噪音对人的伤害。

  噪音敏感性

  不过,噪音对人的影响并非那么绝对,会因人而异。有研究者认为,有些人天生对噪音敏感。大约20%的正常人群就属于这一类。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噪音吸引,谈话或工作易被噪音干扰,因而会表现出烦躁的情绪。

  对于正常分贝的声音,噪音敏感者和不敏感者的生理反应(心率、皮电等)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而对于85分贝的交通噪音,噪音敏感者的生理反应更加强烈。

  这种对噪音的高敏感性有可能与情绪与性格等个人特质相关。比如,相比容易焦虑的人,情绪稳定的人更不易受到噪音干扰。再如,性格外向者在噪音中的工作表现更好。

  研究表明,在正常声音环境(65分贝)环境中,内向者的表现更好,检测到更多信号。而当噪音达到85分贝时,相反结果出现,即外向者表现得更好。

  心理性噪音

  很多时候噪音对你的影响也有可能与你的感知相关。一位心理学家给被试者呈现55、60、65、70分贝的噪音,并让被试者进行涉及短时记忆的数学运算任务。研究者发现被试者感知的噪音烦人程度与其任务表现有着显著的相关。也就是说,被试者越认为噪音干扰工作,越是注意噪音,就越感到不安,噪音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这种噪音也称之为心理性噪音。

  这位心理学家同时还发现,尽管被试者主观感觉75分贝的声音更让人不愉快,但是不同的噪音条件下,被试者的任务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别。我们也可以说,噪音之所以能够烦扰你,只是因为你注意到了它,并且认为噪音会打扰你;如果你注意力集中,噪音其实不会影响你的成绩。

  预期、暗示等心理决定了噪音对你的影响。实验者将被试者分为四组,实验前,分别告诉前三组被试者噪音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分别是降低、促进、有时降低有时促进,控制组被试者则没有接受任何提示。实验中,不同强度的噪音播放给四组被试。结果告知噪音具有促进效应的被试组的工作表现真的最好,告知噪音具有降低效应的被试工作表现最差。这组实验告诉我们,心理因素的作用,往往比噪音本身更大。

  噪音中的大脑

  窗外汽车、公交车呼啸而过时,嘈杂的环境严重影响你听清对方说话,当你想努力听清时,你的大脑是如何运转帮助你理解对方的言语吗?

  在人的大脑中,听和说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人们说话时,听觉反馈能帮助更好地发音。同样,当人在听的时候,也不仅仅依靠耳朵,与发音相关的脑区也在激活。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型或发音姿态,人的发音脑区会模拟说话人的发音,从而预测出对方将要说什么。

  研究发现,当处于嘈杂环境中时,要理解他人的言语时,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与发音有关的言语运动脑区,充分利用受噪音影响较小的言语发音知识,通过预测对方将要说什么,来代替、补偿受损的听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言语。

  噪音适应之后……

  呆在噪音环境中,久而久之,我们可能都感觉不到周围持续的噪音了。于是有人认为,只要噪音不太大,我可以很快适应噪音,噪音就不会再干扰到我了。

  可是研究发现,尽管人们会习惯于噪音工作条件,可能表明上噪音不会干扰你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噪音对你没有影响了。适应于噪音环境可能使人的注意力狭窄,对他人的需要不敏感。适应于噪音环境的儿童可能会丧失某些辨别声音的能力,从而使阅读能力受损。噪音,尤其是不可控制的噪音,会在被消除后较长时间内仍对认识功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繁忙的城市,噪音不可避免。如果你是天生噪音敏感者,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尽量远离噪音源,当你不得不待在噪音环境中时,如果你认为噪音不会干扰你,那么噪音就真的可能不会干扰你的工作。但是需要注意,尽管适应性很强的我们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噪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噪音真的不会伤害你!

  参考文献

  Du Y,Buchsbaum B, Grady C, Alain C, 2016, Increased activity in frontal motor cortex compensates impaired speech perception in older adul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7, 12241

  D Shepherd, MJ Hautus, SY Lee, J Mulgrew, 2016, Electrophysiological approaches to noise sensitivity,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8:900

  Mech, E. V. 1953, Factors innuencing routine performance under noise: 1. The influence of "set." Journal of Psy chology, 35, 283-298

  AH Hathaway, 2013, Effects of Time Varying Background Noise Conditions On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中国融合创作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