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高新科技多多益善 应有乐观期待北京青年报 2017-08-24 作者:潘洪其 |
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应当积极回应舆论的关切,通过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更充分的运用,让人们对高新科技运用于抗震救灾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对特大地震中抢险救援如何更有效运用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手段,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大的信心。
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10日12时,已造成20人死亡,431人受伤,其中重伤18人。地震发生后,各方聚力前行,灾区道路疏通、转移安置、灾险排查等工作加快推进,目前已向周边县市转移疏散滞留车辆1.3万多辆,转移游客、务工人员约7.1万人,转移安置灾区当地群众9000多人。
相较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大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这次九寨沟县地震震级并不算小,由于震区人口密度低(震中处于高山区,人口主要聚集在河谷地带)、当地建筑物抗震能力提高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比前面几次大地震小很多。这是一种不幸之中的幸运,客观上为这次抗震救灾减轻了不少困难和压力,抢险救援、救治防疫和灾后重建等工作也应当更为顺利。人们一方面看到解放军、武警、消防、矿山救援、卫生、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紧急开展救援,耳闻不畏艰险、奋勇救人的壮歌不断在抢险救援现场奏响;另一方面,人们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这次抗震救灾运用了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手段,为紧张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增加了浓浓的亮色。
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和雅安地震等几次地震救援中,我国已开始使用光学生命探测仪、声波生命探测仪、国产救援机器人等高新科技产品。据报道,九寨沟县地震发生后,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连夜组织专业测绘技术人员携带无人机和通讯设备、测量设备等奔赴灾区,无人机很快成功获取灾区漳扎镇附近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分辨率最高达到0.16米。目前,这批影像图已紧急送至国家和四川有关救灾部门,用于指挥决策和抢险救灾。这是雅安地震救援首次使用无人机进行灾情播报之后,更正式、更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成功采集灾区信息,显示了我国将最新科技手段用于抗震救灾达到的新水平。
针对这次抗震救灾运用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最新科技手段,有网友表示疑虑,认为这次能够比较“从容”地运用这些高新科技手段,可能与地震造成损失不太大,抢险救援任务不是特别紧迫有关;如果地震造成损失特别大,抢险救援任务特别紧迫,或许运用更多的就该是生命探测仪、救援机器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能够直接作用于抢险救援。网友的疑虑或许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从常识常理的角度看并非毫无道理,而且充满善意,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应当就此作出必要的解释,并通过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更充分的运用,让人们对高新科技运用于抗震救灾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对特大地震中抢险救援如何更有效运用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手段,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大的信心。
在中国这样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抗震救灾不但需要传统的大规模人力物资投入和坚强无畏的牺牲精神,也需要大力研发和充分运用前沿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和产品,后者对前者可谓如虎添翼、神助虎威。这次九寨沟县地震发生后仅25秒,一个“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就自动编发了一条540字配4张图片的新闻,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试牛刀让人刮目相看。有专家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场地震发生后,根据震中周边一定范围内历史上发生地震的震级、次数等文献和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将能迅速对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害程度做出预估,甚至可能在地震预测上实现“人所不能”的突破。
抗震救灾运用高新科技多多益善,对尖端科技投入抗震救灾应有乐观的期待。(评论员 潘洪其)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