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站,人脸识别落地火车站究竟靠不靠谱?雷锋网 2017-10-10 |
2017国庆、中秋假日叠加,构成长达八天的“超级假期”。在这不可多得的出游良机中,记者便是“人山车海”中的一员,去到长沙感受了毛主席当年傲立橘子洲头指点江山的气魄雄浑。 返回途中,记者好奇长沙火车站原本应该拥堵的排队过检队伍寥无几人,走近后发现是火车站检票口最右侧的几台人脸识别验证机‘立了功’。
由于工作原因,记者经常会看到相关报道报导人脸识别产品在火车站的落地应用,也看到网友们对于这些设备的猜测与质疑,今天终于有机会亲身“测试”一番。
火车站人脸识别初体验
记者根据设备提示,将火车票二维码朝上、身份证朝下,一同放入设备中间的橙色入口处,然后将脸部对准机器摄像头进行“刷脸”,大概识别了一秒钟左右,蓝色闸门打开,机器自动放行,整个过程非常快速、高效。
雷锋网了解到,长沙火车站应用的“刷脸识别”,更准确地说是“人证识别”: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了摄像头,旅客走近机器时,摄像头现场采集照片,与身份证芯片里的照片进行比对,从以上来看,由于需要身份证核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1:1的识别过程,对算力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但即便是这样,能在短短一秒钟成功识别记者,还是让人略感惊讶:
由于本人身份证于高一时办理(2008年),至今差不多已十年之久,容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往在搭乘飞机或者办理证件时,工作人员审查后都会让我靠边等候,等待二次过审;
另外由于设备摆放在火车站门口,光线比较强,机器能够快速识别让人惊奇。
进站之后,在候车间隙,记者便与火车站工作人员聊了几句。他们介绍说,这些设备几个月前就已经落地应用,旅客使用这些机器最慢仅需3秒即可进站,比对成功后机器绿灯亮起、闸门打开;比对失败,红灯亮起,提示“请进行人工核验” 。
他们随即还补充道,要想走“刷脸通道”也有三大前提:
首先得有一张票面二维码清晰无破损的实体车票,红、蓝票均可;
其次需摘掉口罩、墨镜、帽子等,保持面部无遮盖;
另外,由于该机器目前只能识别身份证,所以说如护照、户口簿、驾照、士兵证、军官证等其他证件目前不可识别,需要到人工查验通道进站。
至于机器能够轻松识别记者,并与十年前的身份证照片成功比对,平安科技AI产品总监陈斌表示不足为奇。他之前在接受雷锋网专访时介绍,摄像头在采集人脸图片时会先定位图片中的人脸,然后再从中定位诸如眼角、鼻尖、嘴角、脸部轮廓等特征点,再者进行光线补偿、对少量遮挡物剔除校正,最后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身份特征提取,与身份证后台图片比对,以识别身份,在这个过程中,轻微胖瘦、稍微化妆不会影响识别效果。
对于逆光环境下的高识别率,深圳飞瑞斯科技工作人员告诉雷锋网,现在很多系统都应用了可见光人脸识别技术,在人眼可见的自然光线(太阳光、普通灯光等)下进行人脸检测及捕捉,将抓拍下来的照片建立其相关人脸的数学模型,获得人脸特征点的信息并提取出来,同时与后端人脸数据库的身份证存底照片进行比对,输出比对结果。
人脸识别方案优势所在
在后续了解过程中,雷锋网发现基于人脸识别的验证设备好处颇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优点:
1、提高通行速度。以往通过人工查验差不多是五秒每人,利用机器之后大概能做到一秒过关。
2、提升识别效率。人眼相对于机器在识别整容、肥胖或者发型改变的人们的能力有所降低,甚至不能准确、快速辨别身份证与本人是否一致。
3、减轻工作人员压力。以往在国庆、春节等假期,火车站日客流量指数增加,车站工作人员人工查验负荷严重。
4、提升安防等级。实时对比身份证照片和人脸来迅速判断是否是本人以及是否是在逃嫌犯。据悉,上海三大火车站在近期就应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用于维护“十九大”期间铁路治安稳定,对乘坐进京列车的旅客实行“专区侯车、二次安检、全员比对、重点盘查”。
优点颇多,推广如何?
四大优点都将人脸识别验证机推向一个更高层级的地位,那么如此“好用”的设备,目前在国内火车站普及的如何呢?
飞瑞斯科技工作人员告诉雷锋网,目前国内部分火车站适配了相关系统(一般是较大的省会城市),但由于安装设备要事先规划场地,大改之前的硬件设施,后期硬件安装、软件调试、系统维护比较麻烦,价格也相对较贵,目前在大部分中小站还未使用。
另据一位安防从业人士透露,相关技术近两年才兴起并小范围落地,每个城市的相关部门考虑的角度不同,另外审核项目也需要时间,想统一推广还需政府支持。
他表示,从甲方(政府)角度出发,公共场合对相关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一至两年的落地实践是必然过程。如果在试用的这段时间内,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确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并大力提升了作业效率,那么几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都会陆续推行。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火车站的刷脸进站是1:1的比对过程,技术门槛不是特别高,市场上相关方案商也非常多,因此也会存在一些“浑水摸鱼”的厂家扰乱市场秩序,这需要相关部门及机构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之。
让雷锋网好奇的是,如果人脸识别相关应用价格偏高,是否还有其他可应用的低成本的识别方案?
平安AI产品总监陈斌曾向雷锋网解释说,人脸是唯一不需要用户主动配合就可以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他生物特征的采集过程,如指纹、虹膜都需要以用户的主动配合为前提,即如用户拒绝采集,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特征信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通过人脸识别身份,符合人的视觉识别经验,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如人们在采集指纹和虹膜时,会担心隐私泄漏,但是每天被街头的几百台监控摄像机拍摄,却不感到被侵犯,因为人脸天生就暴露在外,被认为是识别身份的天然特征。
至于价格,在技术普及前期都会相对较贵,但随着技术趋于成熟,市场玩家逐渐增多,这一问题会迎刃而解。
小结
从此次长沙火车站人脸识别初体验来看,记者对于相关技术的落地应用感到惊喜。人脸识别已不像几年前那样让人‘高不可攀’,技术的触角正触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体识别技术领域的专家冷彪所说的那样,人脸识别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是人工智能方向最快、最好的变现渠道。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落地、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相关标准陆续出台,“刷脸”办事将变得异常靠谱。
本文由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郑高鹏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