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爱闻臭豆腐、榴莲?专家揭开奥妙

新华网 2017-12-29 作者:李伟 黎昌政

  有人喜欢臭豆腐,有人喜欢榴莲,气味偏好是一个日常发生而又异常的情感,大脑中哪根筋(学术上称为“神经环路”)“搭错了”才会这样呢?中国科学院专家在研究气味偏好形成的神经环路机制的过程中取得进展,发现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投射到嗅结节的这根筋,影响了气味偏好的形成。

  气味给人们提供了关于食物、自身、他人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信息,气味偏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社会意义,但其神经环路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员介绍,团队通过整合电生理、行为学、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环路示踪等一系列技术,证明了从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投射到嗅结节这根筋对气味偏好形成的充分必要性,结果也为诸如“闻到小时候的饭菜香味就有特殊愉悦”等现象提供了环路基础。

  原来,嗅结节位于脑腹侧纹状体,它直接接受来自嗅球及其他嗅觉皮层的信息输入,也接受来自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输入,而后者对调节奖赏及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嗅结节与嗅觉系统及奖赏系统的特殊联系使其具有可能涉及气味偏好的结构基础。此研究利用狂犬病毒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到内侧嗅结节可直接接受嗅球等嗅觉系统神经元和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等奖赏系统的输入。专家利用光遗传或化学遗传抑制该通路可阻断自然条件下气味偏好的建立。

  这一研究有望为成瘾、偏食和肥胖等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神经环路层面的实验依据,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生命科学领域综合权威期刊《生命科学在线》(《eLife》)。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