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魔法”烂蔬果重获新生

科技日报 2017-08-17 作者:李 艳

  

  世界之窗

  最近,有个来自日本的环保案例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事情的缘起是日本有些人发明了一种名叫Veleloop的蔬菜循环包,这个项目让那些因为腐败或是卖相不佳而被废弃的蔬菜获得了重生。

  日常生活中,废弃蔬果有多种来源:有的是因为没有及时被卖掉,开始慢慢腐败;有些是因为自然灾害,干旱、水害等不能正常生长,导致畸形或没成熟;有的是由于在生长过程中被田地里一些动物啃食,造成农作物不能完好长成或是“相貌不佳”,不得不被丢弃掉;还有些则是由于在搬运过程中被压变形,外观不太美观,或是天生不够“匀称”……总之,这些不太完美的蔬果最终都难逃被人们淘汰的命运,最后就只能沦为垃圾而后腐烂。

  而现在,大规模的浪费可以避免了。一家叫做My Farm的日本公司不仅用科技手段让被废弃的蔬菜“起死回生”,而且还将此进行了公益推广。

  Veleloop蔬菜循环包的制作流程不算复杂。首先收集那些“被嫌弃、被抛弃”的蔬果,然后用生鲜垃圾处理机将废弃蔬菜做成肥料。用印有蔬菜特制的包装纸,把种子和肥料的混合物包好,纸是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生产者们还根据蔬菜的大小,调整包装方法,让做成的Veleloop蔬菜循环包和原来的蔬菜保持一样的外形。

  除了制作方法简单,用法也特别简单——直接扔土里就可以了。比如,把萝卜形状的蔬菜循环包直接种在土里,最后真的就长出萝卜来了。真真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My Farm公司的经营方式是,顾客只要捐出任意金额,就可以免费拿走自己需要的蔬菜包。而这些募集来的资金,全部捐给那些为Veleloop提供废弃蔬菜原料的农民。

  这种方式听起来真心不错,爱好绿植和关心环保的人们更是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数据在流传,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废弃蔬果有13亿吨之多。现在,它们能物尽其用了。更重要的是,人们举手之劳的功夫就可以参与到环保和公益活动中,还能体会到种植的乐趣,实现“都市农夫”的田园梦。

  据媒体报道,My Farm公司于今年2月底和3月初,在东京世田谷区和千代田区各举行了一次“Veleloop Market”,反响十分热烈,来采购的人很多,Veleloop蔬菜循环包的品种也由最初的6种发展到了15种。

  “其实,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环保人士,都一直希望能推动废弃蔬果甚至厨余垃圾制成肥料的项目,但没有哪个项目获得了Veleloop这样火爆的认可度”,一位环保圈人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民间流传着不少废物利用的小办法,比如把废弃的蔬果和剥下来的果皮加上自来水,用大塑料瓶密封起来,等它发酵变成肥料。也有一些公司做了一些商业化的尝试,比如美国的一家公司就曾经推出一款厨余垃圾处理机。这款机器只需要人们把废弃的蔬菜、蔬果皮扔进去,加入随机配备的添加剂进行运转, 24小时后,就可以将这些蔬果皮变身为固态肥料。尽管这些想法听起来都十分让人惊喜,但最终都没能在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

  对此,著名环保人士汪永晨8月14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Veleloop蔬菜循环包是人们在环保领域做出的努力,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体现。汪永晨是记者出身,30年前就投身环保事业,屡获中国环境“地球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奖项,参与了众多民间环保活动。

  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撇开技术不说,单说这个项目能想到用可降解的纸把肥料包起来,放进植物种子,还把它们做成相应植物的形状,这处处体现的都是一种让生活慢下来、体验生活之美的哲学。在她看来,想出这样的点子,不仅要有企业的经营眼光和头脑,更需要有对生活的品味和热爱,接受和享受这个点子的人也是“有同好”的人。

  “这样的项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除了经营这个项目的公司在环保和公益上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每天身处快节奏和喧嚣中的我们,能不能也让生活慢一点,停下来体会生活的精致和美好;同时,作为消费者,也为环保公益贡献一点儿自己的力量。”汪永晨说。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