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科技大事记科学网 2016-12-18 |
2016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中国进入WTO十五周年,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事件。
然而,从科技界的角度来看,2016年其实早就已经结束了。
引力波探测 (LIGO)是物理学的巨大胜利,标志着精密探测技术的巨大进步。然而,从科学意义上来看,与其说他标志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百年胜利,不如说象征着战后几十年来辉煌无比的“大科学”的走向衰亡,欧洲大型粒子对撞机的负面结果只是另一个脚注而已。
阿棋(AlphaGo)的胜利 标志着人工智能的强力回归。机器革命把人类从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信息革命将让人类免于智力思考的负担。然而,既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劳动的人类,又有什么存在的理由呢?这个问题从前只是困扰着少数几个哲学家,然而,普罗大众今天第一次认识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已经到来了!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的知识产权之争,血液检测公司 Theranos和虚拟现实公司Magic Leap的骗局曝光,仅仅是大动荡时代偶尔溅起的几朵浪花。至于说霍金的飞向人马座,马斯克的火星殖民,类似的忽悠多了去了,何足数哉,何足数哉!
中国从来都是神经弧很长、反应很慢,今年也不例外。
经济建设不能停,大工程一定要上。遍布全国的高铁如此、南海诸岛的填海造岛如此,有条不紊、逐步推进的火箭发射、天宫建设乃至将来的登陆月球,也都是如此。长征五号和天空二号,不过是几个小小的脚注而已。
大科学也在考量之中,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卫星、500米孔径球面的射电望远镜(FAST),刚刚正式启动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只能算是试试水。吵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大型对撞机项目,才是真正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然而,中国政府的态度从来都是鲜明的,都是实用主义的:在大工程方面,美国做的我们肯定要做,美国不做的我们也要根据国情考虑;在大科学方面,美国不做的我们肯定不做,美国做的我们也要根据国情考虑。
中国不仅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也是高精尖技术的粉碎机。庞大的人力资源、逐步提升的高等教育(是的,就是那个人人抱怨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步缩小中国与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残酷无情地把他们的高科技一个个地变成中科技、乃至低科技。也许有人愿意用华为的5G编码方案做例子,或者拿刚刚宣传的西湖高等研究院来说事,但是我更愿意用《20世纪物理学》译著的出版来说明这一个简单的道理:科学技术从来不是靠几个天才就可以完成的,每个天才乃至不那么天才的精英背后,都有成千上万个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工作者,他们也会抱怨各种不平,但还是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们的工作也许并不出彩,他们的成果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无数个他们集合起来,终将把高科技变为平常事。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冷原子钟方面,我国现在确实和国际最先进水平有些差距, 但是,在 这次太空站里就有中国制造的“冷原子钟”,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些初步实验 —— 法国的空间冷原子钟项目早就开始了,2006年就说要上天,可是10年过去了,仍然在等待上天的机会。
沧海横流,难免几点沉渣泛起。各种学术不端案例,乃至尚有争议的 NgAgo事件,早晚会被遗忘。至于E租宝、巴铁之流,那就更是等而下之了——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姬扬科学网博客。
责任编辑:lijia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