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芯”澎湃创新潮人民日报 2017-03-01 |
创新的根本还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是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业创新
中国是手机大国,然而手机的关键部件芯片,却长期需要进口。有人统计,全球近七成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只有不到5%的有“中国芯”。28日,小米公司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澎湃S1”正式发布,引来广泛关注,这使中国手机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也是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的生动体现。
芯片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更被誉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手机芯片,几乎是这个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指甲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10亿个晶体管。一个国家制造芯片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然而,不仅是手机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行业,芯片产业被国外厂商控制,成了我们久挥不去的“芯痛”。2016年仅前10个月,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就高达11908亿元人民币,花费接近进口原油的两倍。一个国家长期无“芯”,只能被动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更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补“芯”,成了很多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走好自主创新之路的关键。以华为为例,之所以选择投入资金自主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不为别的,就怕被别人断了粮食。不管是华为用5年时间研发出相对成熟的麒麟芯片,还是小米此次推出“可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在很大程度上都能看到企业在居安思危中奋力创新的影子。事实上,芯片研发就是一场长跑,三五年是个小周期,产品迭代面临着风险和难关,但对创新发展而言,起步就是进步,“芯”星之火可以燎原。
创新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化活动,离不开“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技术更迭,更需要长远眼光、战略规划。习近平总书记也关注到了手机行业的创新,把“我国一些企业从生产端入手,坚持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市场”,视为企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成功探索。的确,以芯片研发为代表的自主创新,犹如新的发动机,给企业提供了充沛动能,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传统代工生产、硬件加工、配件组装到关键元件研发、核心技术升级,有了真正高品质、高水准的产品,才能提升消费市场的整体水位。
创新代表着发展与进步,每前进一步,都是对壁垒和误区的清扫。环顾当前,创新误区不可谓不多:有的把做市场、铺广告、搞营销当成了创新,产品的重要性甚至不及代言人的知名度;有的把创新当成实验室的产物,缺少现实应用的条件,一不小心就陷入技术转化空白区的“达尔文死海”;有的把创新作为专利申请的代名词,看量不顾质,成少废多做无用功……中国手机企业加入芯片的竞争正启示我们,创新的根本还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是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业创新,是对高端前沿技术的争夺,是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成果转化。
每个领域都存在未曾有人涉足的无人区,与其停留在想象中,不如迈出大步,在未知之地留下坚实脚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自主中求发展,在创新中谋强大,才能真正在未来的发展中,既有“芯”更有魂,既能强更能胜。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我国首部WLAN测试国标面世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