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推“1+3”精准服务模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推“1+3”精准科技服务模式

科技日报 2016-11-30

  本报记者 蒋秀娟 韩士德

  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龙洋村,位于古北口镇西部,距离市区130多公里。陈春秀就在这130多公里间来来回回连续穿梭了4个多月。通过前期的充分调研,陈春秀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从品种更新、田间管理、新技术推广等各方面开展服务,使得该村设施辣椒产量增加了30%以上。

  陈春秀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百名专家百个基地对接工程(“双百工程”)的专家之一。作为科技惠农的一项重要举措,“双百工程”仅仅两年时间,推广安全、生态、高产、高效、节水生产技术近200项,实现对接基地年均增产10%以上,增收节支达到5000万元。

  “我们要以满足创新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服务。”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高华表示,科技惠农既要求我们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使科技服务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也要求我们依靠科技的力量改变低端的、落后的传统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让广大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自2012年正式实施科技惠农行动计划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1+3”模式为核心,通过搭建三农科技服务平台,建立高效机制、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和实施惠农工程,使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提升。

  “双百工程”让科技精准惠农

  “我们提科技扶贫、科技惠农,都需要精准对接,只有经过充分的调研,供需实现真正匹配,给农民带来真正实惠,才算达到了科技惠农的目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介绍,2014年,依托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菜篮子’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科技能力提升工程”和区县技术需求,院推出了“双百工程”,拟3—5年形成百名专家服务队伍和百个以上的亮点基地。

  作为“双百工程”的对接专家,郑文刚研究员对接了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在分析该村的科技需求后,郑文刚通过汇集北京市农委和国家发改委项目,为该村安装了20套无线温室环境监测传感器、1套草莓种植物联网平台软件。系统应用后,水肥药的使用减少了,挽回了病害造成的损失约20.1%,使园区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15.8%。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秦向阳介绍,初步统计,实施“双百工程”以来,对接专家(团队)年下乡的天数由原来15天左右增加到45天左右,解决各类技术问题300多个,共展示示范新品种180个,推广新技术近200项,推广物化成果80项。2014年至2016年间,院163个专家共对接基地(新型经营主体)198个,实现了“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对接和精准服务,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地的技术能力弱和专家成果直接落实转化的问题。

  越是贫困,越是边远,越要去

  “贫困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落后,因此技术培训非常重要。”秦向阳说。今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出台了《关于开展低收入村户科技帮扶精准对接的工作方案》,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依托,从“扶技、扶业、扶智”等方面实现科技与低收入村户精准对接。

  “河北有一个贫困村,从2000年开始,我们免费给他们提供油鸡鸡雏,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他们只需用一些生活边角料就可以进行油鸡喂养,一年下来,50多只鸡能卖一万多,每户的年收入都能达到上万。”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刘华贵常年奔波于油鸡推广工作,除了在京郊建立多个放养基地,还曾多次带队赴河北邢台、易县、涞源、张家口等地,进行优质鸡养殖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不仅仅是京郊及北京周边的贫困地区,对于全国其他地方的边远地区北京市农科院也开展了许多科技服务和科技援助工作。

  今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拉萨市农牧局签署了对口援藏合作协议。将根据拉萨市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需要,组成家禽、奶牛、生猪、西甜瓜、信息化等专业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安排专家与以上专业对应的基地(企业或合作社)进行“一对一”的技术精准对接,签订3年科技服务协议,引进2—3个科技成果,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生产规划、产业辅导等。

  搭建现代化科技服务平台

  管理人员无需在酷热的天气里反复穿梭于生产大棚中,在监控室就可以完成对土壤灌溉、施肥和温湿度的调节。而专家通过云平台调配系统,利用视频、电话等多种方式,实时指导园区作业。在由北京市农林农科院建设的国家农科城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云服务平台”一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秦向阳介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院科技服务资源为依托,构建了“一库一网一平台”科技服务资源管理模式,包括资源库(包括项目、专家、基地、成果等)、科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院—所(中心)科技服务网,从而实现科技服务资源的高效调配及服务管理及可视化管理、服务。

  除此之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强化服务支撑,如利用12396热线平台,汇集语音咨询、网站在线答疑、双向视频诊断、手机APP、微信、微博等通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采用多种现代信息手段,比如农民远程教育系统、农民学校等,全面开展新型农民的培养。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