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探秘 南海北部高速堆积体科技日报 2017-05-05 作者:陈瑜 |
南海北部的海底有一大片高速堆积体,它的堆积物来自哪里、又是如何堆积的、堆积体的具体情况如何,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记者4日从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获悉,“蛟龙”号3日在南海东沙东南部调查区进行第二航段第5次下潜(总第138潜次),带着科学家下潜此处一探奥秘。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徐景平是此次搭乘“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海底奇特的景观让首次下潜的他印象深刻。
徐景平介绍说,“蛟龙”号抵达预定深度后,几乎没有发现海洋生物。随着“蛟龙”号一路爬坡作业,下潜深度不断降低,生物种类明显增多,观察到了海参、海绵及许多鱼类等海洋生物。
“本潜次的主要工作是侧扫、取样、观察。”徐景平表示,海底作业期间,“蛟龙”号对东沙东南部海底水道进行了系统的测深侧扫、精准海底沉积物取样和近底观察工作,获取的数据和样品对于开展深海高速堆积区物源,沉积物输运、沉积过程和机制以及本地区的沉积物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最大下潜深度2540米,其中海底作业时间6小时21分钟,获得了1.8公里高精度测深侧扫调查数据,获取了10管短柱状沉积物样品、16升近底海水、1只海星、2只海甲虾。本次下潜继续开展了第二轮实习潜航员独立主驾驶训练,实习潜航员赵晟娅此次独立担任主驾驶。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