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中国铁路:领跑“无人区” 标准走出去中国新闻网 2017-10-26 |
磁悬浮在中国能走多远?超级高铁研究该不该叫停?中国高铁如何突破壁垒走进欧洲市场?……正在此间召开的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与会权威专家聚焦热点话题,把脉中国铁路未来。
领跑时代必须付出代价
2012年开始研发、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下线、2017年正式亮相,动车组“复兴号”标志着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了领跑世界的先进水平。
9月21日,京沪高铁“复兴号”G2次列车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列车上配备WIFI信号,旅客们可以在列车上自由上网。 殷立勤 摄
“我们跟跑的时代结束了。”原中国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认为,中国铁路已经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实现了重大飞跃。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已进入世界轨道交通制造业的第一方队。
在傅志寰看来,过去我们是并跑,现在是领跑,要进入“无人区”,前面没有领路人。这就需要自己判断,也可能路走对了,也可能路走错了,这个代价是作为领跑者必须付出的。
媒体热炒的超高速真空管道技术要不要研究?傅志寰说:“这个在业内有争议,我不好多说。但是,作为试验,这项工作还是要做的。”
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标准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全球的65%,但规则的制定权却不在自己手上。这是中国高铁“走出去”必须突破的壁垒。
原中国铁道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提出,要让世界了解和读懂中国标准。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铁路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修订;另一方面,要把中国标准推介出去,纳入到国际规范,扩大中国标准影响。
美国中文电视台记者与京津城际高铁合影。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中国过去扮演着铁路标准的跟随者角色。傅志寰坦言,要冲破壁垒就看本事。“我们的基础平台方块已经搭建好,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中国中车提供的数据显示,其产品已服务全球七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83%拥有铁路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中车的产品,已经构建起国际先进水平的谱系化产品体系。
要速度,更要环境
未来的交通到底是怎样的?专家们的意见殊途同归。
“关于列车速度,有人提出要时速500公里,我估计可能比较困难。”傅志寰进一步说,列车速度会带来噪音、能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盲目提出提高速度,这是要慎重的。
傅志寰强调,未来的交通发展趋势,应当是既要速度,更要环境、经济。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共同方向。
坚守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工作五十余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认为,未来的民用高铁已经不追求极速,而是朝着绿色、智能方向发展。(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