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今日开通:真正打开出川北大门

中国青年网 2017-12-06

  

  青年技术骨干在对动车进行常规检查。 周兵 图

  【编者按】

  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将于12月6日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全程二等座票价263元。届时,成都至西安的陆地运行时间将成目前的普快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7分,到年底,最短用时将再压缩至3小时27分。

  中国铁路12306网显示,3日下午6时许,该线路列车客票已正式开始售卖;截至4日上午9点半,首日由西安开往成都方向的前4对动车仅剩两张二等座;成都开往西安方向的头两对列车也只剩一张二等座。

  “西成(高铁)开通,才真正打开了出川的北大门。”杜辉对澎湃新闻说。

  西成高铁将于12月6日全线正式开通运营,48岁的杜辉将担任西成高铁西安方向首发列车成都至广元站的司机。曾经开着内燃机车在成昆线上每小时只能跑二十五公里左右的他,感慨不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横跨在两地之间的秦岭,成了阻碍川陕两地交流的时空屏障。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西成指挥部副指挥长宋鹰称,这条首穿秦岭的高铁“新蜀道”,遇山穿山、遇水架桥,仅陕西段就先后有超过8万人参与施工,工程浩大。岩爆、涌水是建设者们经常遇到的难题。

  

  杜辉(右)和唐建出车前进行酒精检测。 李林珂 图

  工人穿防弹衣作业,机械焊装防护钢板

  蜀道,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古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西成高铁的建成,使得千年蜀道进入高铁新时代。

  “先后有8万余人参与施工,最高峰的时候,有1万名建设者在现场。”宋鹰,湖南人,2012年以来,见证了西成高铁5年的修建历程。

  宋鹰说,西成高铁穿越的秦岭,地形多变、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全线隧道总长189公里,桥梁总长131公里,桥隧比例高达93.5%以上。“通俗说,就是山高沟深,地质复杂。”

  秦岭、天华山属于硬质岩,宋鹰说,加上隧道埋深大,平均达到了1000米。挖掘隧道的时候,临空面(指隧道顶)受到的挤压应力很大,需要释放,要岩爆。 

  

  “那不是裂,那是爆。‘叭叭’那种,大小石块像子弹一样飞出来。”宋鹰张开怀抱说,最大的石块,直径有一两米。

  岩爆,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但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至8度,能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

  此前修高铁时,宋鹰也见到过岩爆,但次数很少,烈度也都比较弱。“像天华山隧道,前后发生了40多次中强度的岩爆。最强的岩爆,石块嘣出去几十米远。”宋鹰说,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为防范安全,他们从网上买来防弹衣、钢头盔,让工人们穿上作业,还给施工设备焊装了防护钢板、加装上钢丝网。因为防范到位,虽然偶有轻微受伤的,但生产做到了零死亡。

  宋鹰介绍,建设中,他们还遇到了特大涌水,一天就涌出了3.5万余立方米,突然之间就出来了,一点征兆都没有。现场所有人员一边紧急往外抽水,一边紧急注浆、排堵。

  宋鹰介绍,当初西成高铁选线时,还特意避开了秦岭山区集中、连片、且等级较高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地,采取深埋隧道及高架桥梁穿越天华山及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保持秦岭原生态。此外,为了保护国宝朱鹮,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铁鸟类防护网,总长度达32公里,花费3000多万元。“有文章说,高铁要速度,生命要温度,就是讲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宋鹰说。

  为了赶工期,很多时候早上七八点就要下工地,如果遇到下雨滑坡,下雪封山,中午饭都可能吃不上,只能吃干粮。除此外,家里老人生病没法回家、多次推迟结婚的事,在西成高铁建设者们眼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眼见西成高铁开通在即,曾目睹自己参与建设的数条高铁开通的宋鹰显得很激动。

  “我感觉很自豪。”宋鹰说。

  高铁要保证万无一失。目前虽然已经建成了,大部分工人已撤走,但还需要留人保驾护航三个月,有点什么小隐患,就要去观察、排除。

  除秦岭段建设困难外,西成高铁四川段同样面临着桥隧占比高、设计施工难度大等困难。

  中铁二院西成高铁四川段设计总体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曾诚介绍,四川段要经过汶川地震重灾区,还要对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区进行绕避。

  曾诚说:“在选线过程中,我们坚持重大工程优先选址。例如,西成客专在引入广元站前,要先考虑嘉陵江通航、行洪要求,并且要跨越广陕高速公路及广北二专路,还要绕避采空区、千佛崖等控制因素并确定嘉陵江特大桥位置,然后根据桥梁布设位置,确定线路走向方案。”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青年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