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新华网 2016-08-10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吃电很凶,据传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拍手庆祝了”。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70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