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4日 亚欧海底光缆全线开通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2016-09-14 |
2000年9月14日,随着亚欧海底光缆上海登陆站的开通,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参与建设、连接亚欧海底33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欧海底光缆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正式开通。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国际通信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海底光缆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1986年,美国ATT公司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和相邻的特内里弗岛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商用海底光缆,全长120公里。1988年,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Mb/s,中继站距离为67公里。这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到2001年,全世界大大小小总共建设了170多个海底光缆系统,总长近亿公里,大约有130余个国家通过海底光缆联网。
总体来讲,海底光缆系统由置于海底的光中继器和光缆构成。光纤要耐相当于几百至一千大气压的水压,耐磨耐腐蚀,耐受数千至1万伏的高电压,铺设时还要承受数吨的张力,有铠装层防止渔轮拖网、船锚及鲨鱼的伤害,光缆断裂时,尽可能减少海水渗入光缆内的长度,能防止从外部渗透到光缆内的氢气与防止内部产生的氢气,使用寿命要求在25年以上。海底中继器为光放大中继链路,由放大光信号的掺铒光纤(EDF)及相应的泵浦激光源构成,链路结构极其简单。除此之外,在陆地站点还设置了高压供电的电源装置和接受光信号的末端装置等。
同陆地电缆相比,海底电缆有很多优越性:一是铺设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撑,因而投资少,建设速度快;二是除了登陆地段以外,电缆大多在一定深度的海底,不受风浪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所以电缆安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西起英国,经地中海连接法国、意大利等国,通过红海进入印度洋到新加坡,然后再向东,经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到达中国,最后通达日本、韩国。它全长约3.8万公里,连接33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9个登陆站。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在我国上海、汕头各设1个登陆站。
值得关注的是,亚欧海底光缆系统采用光分插复用(OADM)、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色散补偿、增益均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8×2.5Gb/s(开通时)的DWDM系统传输。当时媒体报道称,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在把我国建成亚太地区重要通信枢纽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大大拓宽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容量。
责任编辑:lijia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