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8日 我国首批冷冻保存试管小鼠诞生

科普中国 2017-04-18

  

  1990年4月18日,我国首批冷冻保存试管小鼠在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出生。这项成果在当时中国小鼠体外受精卵的冷冻保存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这次的研究是将昆明品系小鼠的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受精,经过体外培养成为桑椹胚之后,通过冷冻保存技术将胚胎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环境中,之后将其解冻并移植给受体母鼠,使母鼠能够受胎并正常分娩。

  在这个过程中,冷冻小鼠体外受精胚达到了上千枚,解冻后存活率为80%,发育率达到50%。最终将46枚解冻胚移植给了3只受体鼠,其中一只受胎,顺利产下了3只仔鼠。

  由于小鼠是哺乳动物的代表,而且繁殖能力强,饲养管理方便,费用低,是极好的科学研究材料。因此,小鼠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对试管小鼠的培育也成为了培育其他试管动物的先行者。

  此次,关于冷冻保存试管小鼠胚胎的研究,为通过体外受精卵冷冻保存技术建立小鼠胚胎保存库、保存小鼠品种资源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更为实验动物和家畜卵子的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在这个基础上,甚至还可以建立起良种家畜和濒危动物的胚胎库,加快家畜育种进程、保存濒危家畜的基因,简化了引种过程,并进行快速、廉价的国内外胚胎运输,使家畜的遗传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成为了可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成熟的保存生育功能的方法。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孔祥宇 [责任编辑: 吕芮光]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