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学家维勒2.jpg

1800年7月31日 德国化学家维勒诞生

科普中国网 2017-07-31

  

  1800年7月31日,德国化学家维勒出生于法兰克福。中学时代,在各门自然学科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化学,尤其是对化学实验感兴趣。1820年,维勒听从父母意见进入马尔堡大学学医,1821年转学化学。

  自1824年起,维勒开始研究氰酸铵的合成。他首先让氰酸和氨气这两种无机物进行反应,结果让他感到意外,生成物不是氰酸铵,而是草酸。在多次重复这一实验之后,结果仍然一样。于是他改用氰酸和氨水进行复分解反应,意图获得氰酸铵,结果却形成了草酸和一种肯定不是氰酸铵的白色结晶物。

  为了研究这种白色结晶物,维勒转去柏林工艺学校工作。1828年,维勒使用当时最先进的实验分析方法,最终证实了四年前所发现的白色结晶物质正是尿素。他把这一成果写成论文,题为《论尿素的人工合成》,发表在1828年的《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

  维勒的这项研究,在化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早在19世纪初,人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只有活的有机体在所谓“生命力”的作用下才能创造出来,而不能像无机化合物一样天然产生,或能用人工方法研制出来。尿素原本也被认为是只在人或动物体内才能生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由于人工也能合成尿素这一事实的出现,给“生命力”学说以重大打击,冲破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鸿沟,开创了有机合成的先河。

  同时,维勒提出的有机合成的新概念,促使了以后关于乙酸、脂肪、糖类物质等一系列有机合成的成功,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用人工方法制取的有机化合物,也一个个被制造出来。维勒的成就大大鼓舞了之后的化学家们,使人们对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了解的愈来愈多,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开始形成。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