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5.jpg

1959年9月12日 “月球2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科普中国 2017-09-12

  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无人驾驶的“月球二号”探测器。“月球二号”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两天后,“月球二号”成功到达月球,在月球表面硬着陆,成为击中月球表面的第一个人造物体,也是第一个登上地球以外另一个星体的人造物体。

  “月球2号”在设计上与月球1号十分相似,它高135厘米,长179厘米,宽169厘米。它拥有8个可以独立驱动的轮子,配备了3种电视摄像头,其中一个安放在车的上方用于导航,以3.1秒每张、5.7秒每张、10.9秒每张、21.1秒每张的速度发送高质量图像。另外,还装载了与月球1号基本相同的科学仪器,包括月壤结构检测器、太阳X射线探测器、天文摄像仪、磁力计、照相探测器和反射器等,重量390.2千克。其主要任务是收集月表图片,检测月球着陆点周边光强环境,进行激光测距、太阳X射线观测、月球磁场测量、月表物质分析等。

  9月14日,“月球2号”如期按照计划撞击在月球上约中经0.0°北纬31.8°位置的两座环形山之间。在撞到月面之前,它向地球发回了有关月球磁场和辐射带的重要数据。在月球表面降落之后,“月球2号”开始一直在原地停留,进行充电,3天后才开始在月面上进行行驶。

  为了保证探测器能够工作更长时间,科研人员在探测车的车顶盖下安装了太阳能电池帆板以提供动力,而且还携带了钋放射性燃料,如果探测车白天不能停下来给太阳能电池充电,晚上则会采用钋燃料给车体加温,直到太阳升起才又启动行走。

  从开始行走之后,“月球2号”在月面上共停留4个月时间,对37千米的月面进行了考察,发回了86张全景照片,8万多张电视图片,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关于月球的更加详细的资料,为人们更加进一步探测月球奠定了基础。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