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科普中国网 2017-10-17 |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也将进驻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飞船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了预定轨道,之后按照程序,首先进行了大约两天时间的独立飞行,然后在距离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高度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这个轨道比之前的神舟飞行任务的轨道高度高出了50公里。
“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外形虽然和神舟十号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很多关键节点都采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其中,在飞船上安装了光学成像敏感器,用于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的近距离成像测量。在工作状态中,光学成像敏感器的相机通过对标志器进行成像测量,得到飞船与目标飞行器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数据,为两个飞行器提供相对导航的测量信息。
另外,为了确保“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后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还在飞船上安装了特制的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可以与“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完成了中继终端对天链一号的捕获跟踪,并向中继卫星发送数据,建立起从“神舟十一号”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站的数据传输链路。为“神舟十一号”飞船提供高速率数据传输、高质量的图像话音、大容量科学实验数据传输提供了便利。
同时,由于在载人交会对接中,“神舟十一号”需要根据任务需要频繁变轨。为了进一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提升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飞船改变以往实行的地面计算落点的方式,而且重新为飞船系统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的救生方案。它可以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寻找落点的优选方案,进而实现飞船的自主应急返回。如果飞船出现意外情况与地面失去联系,导致地面指挥系统无法为飞船计算准确的落点,飞船将启动自主应急返回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再加一道砝码。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