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19日 鞍钢第七号高炉竣工投产科普中国 2017-12-19 |
1953年12月19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鞍钢高炉7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正式竣工投产。
其实早在1939年,七号高炉就已经投入生产,有效容积为947.52立方米,生铁日生产能力为700吨,经历6年零5个月之后,在1945年停产。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这一高炉,从1953年2月开始,施工人员重新进行炉基施工。
由于是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改建而恢复生产的,因此拆除旧基础工程量十分巨大。但是施工人员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在4月底就基本上完成了各相关工程旧有厂房基础的拆除与清理工作以及半永久临时工程的建筑,进行了设计图纸会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为之后高炉安装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7号高炉建设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改建第7号高炉、第2铸铁机室,新建4、5、6号煤气洗涤机,130吨锅炉和1、2、3号透平鼓风机,以及为其配套而同时兴建的15、16号两座焦炉。在施工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仅用了5个月零10天就完成了整个安装工程,创造了我国高炉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为今后的高炉建设积累和探索做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作为我国自行建设的一座现代化高炉,鞍钢第七号高炉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复杂,主要工程建设部件达到1000种以上,总重量达到了1万余吨,其中筑炉6751立方米,砌筑耐火砖6488吨,电气动力设备安装114台。
为了确保7号高炉的先进性,高炉内型采用了苏联的配料方法进行设计,炉底深度加深,炉缸采用了当时最新式的镀砖冷却壁技术,使得原本7号高炉在技术上存在的缺陷都得到了彻底改变,从而进入了先进高炉的行列。同时,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工程技术人员还创造出了诸如“双手粘浆砌砖法”等先进方法,在高炉砌砖工程中采用机械化施工,以及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叶形闸板等技术成果,大大加快了7号高炉系统工程的顺利完成。
最终改建完成的高炉,扩大了炉缸,加深了炉底,设计有效容积达到了918立方米,生产能力为年产生铁31.8万吨。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