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冷知识】舰载机降落航母后为什么不能急停?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7-03-20 作者:赵清建

 

 

傅前哨

  【航母冷知识】近日,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南海某海域组织歼-15舰载机起降及编队多科目训练。这是歼-15第一次在南海的航母上进行起降,央视新闻联播展现了当时的情景。只见辽宁舰顶着风雨前行,在摇摆起伏的飞行甲板上摆满各型战机。上午9时30分许,随着起飞助理标准的放飞手势,多批多架次歼-15舰载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升空,这是辽宁舰编队执行跨海区训练和实验任务的训练科目之一。

歼-15南海训练

  据悉,与渤海、黄海和东海相比,南海海域水文气象条件复杂,加之受连日冷空气的影响,训练海域海况较差给舰载机训练带来挑战。

  从上个月开始,辽宁舰航母编队连续跨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走一路练一路开展了多科目的编队训练和舰机融合训练,航母编队还组织了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放飞和回收,进行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对抗等多项训练。

  海军专家曹卫东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表示:舰机协同训练是航空母舰编队战斗力的体现,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科目,在舰载机起降中航空母舰可能有横摇和纵摇的情况,且南海海域由于海域广阔其他国家的舰机还有可能进行抵近侦察,一边要进行训练同时还要不受到其他国家舰机的干扰,难度可想而知。

歼-15南海训练

  空军专家傅前哨认为: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充满风险,很多的操纵动作跟空军飞行员不一样。首先,航母需要在逆风状态下高速航行,着舰点是一直在变,舰载机要追着着舰点飞行,甲板上有甲板风,在舰尾的地方会形成尾涡,这个尾涡对舰载机的准确降落也有影响。

  目前,拦阻索拦阻着舰是目前大部分航母舰载机的主流着舰方式,辽宁舰也采用的是该着舰方式。拦阻索能有效吸收着舰飞机动能,缩短着陆舰滑行距离,通常安置于航母着舰区后端,设有四条拦阻索,每条拦阻索间隔12-14米,由弓形弹簧张起,高出飞行甲板30-50cm,最后一根拦阻索距离甲板尾端约50米。

歼-15南海训练

  当舰载机钩住钢索如果马上停,会很危险。因为舰载机的着舰速度有可能达到将近300km/h,突然停下来,相当于两辆高速行驶的汽车迎头相撞。飞机会解体,人也受不了。因此需要一个逐渐缓冲的过程。

  拦阻索下面有一套滑轮组、有液压油缸。当舰载机钩住钢索之后,要向前冲的几十米把能量全部吸收完,再缓缓停下来。

  光明网科普微视频之【航母冷知识】本期为您带来,舰载机着舰的奥秘。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出品 视频策划/制作:光明网记者 金赫)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