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舰载机数量为何比俄航母多50%新浪军事 2017-04-26 |
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通过优化设计,让舰载机数量比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增加50%
中国海军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万众瞩目之下,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意味中国海军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拥有第2艘航空母舰,这是中国海军远洋能力又一个重大突破。
从相关图片来看,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和辽宁号一样,仍旧是一艘滑跃甲板航母,它表明中国海军对于这艘航母进度要求比较迫切,所以才选择这样稳妥、成熟方案。
不过外形相近并不代表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并没有改进,从海外媒体报道来看,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载机数量可能会增加到30架左右,例如此前美国全球安全网站曾经载文透露,即将下水的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可能对设计进行了优化,正常执行任务时最多可携带28至36架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相比较之下,作为设计原型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只能搭载大约22架苏-33战斗机。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拥有比较灵活舰载机搭载模式,图为全固定翼作战飞机模式
那么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吨位、尺寸、载机大小没有明显增加情况下,载机数量为什么会增加这么多,一种解释就是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可能具备更加灵活运用模式,可以根据不同任务来搭配不同作战飞机,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为例,它在全部搭固定翼作战飞机情况下,最多可以搭载36架F-35B战斗机和4架预警直升机,在全部搭载直升机情况下,可以搭载30架直升机,如果采用固定翼和旋翼机混合编组,那么可以搭载30架F-35B战斗机、4架MASC预警直升机和6架EH-101反潜直升机。
根据世界海军武器装备手册,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舰载机构成大约是20架苏-33舰载战斗机、4架SU-25UTG舰载教练机、15架卡-27反潜直升机和2架卡-31预警直升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舰载作战团直升机数量偏多,它有17架直升机,占据整个舰载机数量差不多一半左右,相比较之下,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载机超过80架,直升机数量大约只有8架左右,只占舰载机总数十分之一。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搭载飞机之中直升机比较似乎偏高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直升机数量就要少的多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搭载这么多直升机,可能与护航编队反潜作战能力较低有关,需要较多反潜直升机组成反潜屏障,相比较之下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护航舰艇基本上都配备拖曳线列声呐,反潜作战能力较强,或者在作战对象水下作战力量较弱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反潜直升机数量,这样中国海军航空母舰大约搭载4-6架反潜直升机即可,加上4架预警直升机,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舰载直升机数量可能会下降10架,它和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相比就可以腾出大约7架直升机和4架教练机空间,这些空间都来搭载舰载战斗机的话,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将歼-15舰载战斗机数量增加到28-30架还是有可能的。
辽宁号航空母舰搭载直升机数量似乎也不多
运用环境不同,可能是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搭载飞机数量增加另外一个原因,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主要预定运用场合是在巴伦支海前苏联海军“堡垒海域”,率领其他水面舰艇和飞机、潜艇打击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和攻击核潜艇,保护前苏联海洋方向安全,特别是要让前苏联战略导弹核潜艇有一定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巴伦支海气候、海况比较恶劣,航母作战环境比较差,所以舰载机难以长时间在甲板上进行作业和维护,加上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考虑到搭载反舰导弹,机库面积缩小,这样就限制了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搭载飞机数量。
相比较之下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主要在低纬度海域运用,任务环境相对要好一些,可以象美国海军航空母舰那样,平时将部分舰载飞机停留在甲板进行作业和维护,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进入轮流进入机库进行维护和大修,另外中国海军也没有在航母上面安装反舰导弹,这样就可以扩大机库面积,增加容纳飞机数量,综合上述因素,中国第1艘国产航空母舰与库兹涅佐夫号和辽宁号航空母舰相比,舰载战斗机数量显然会有所增加。
歼-15作战能力效能要高于苏-33战斗机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主要威力就来源于舰载机,因此舰载机数量增加,可以有效提高航空母舰作战能力,加上歼-15舰载机作战能力本身也要高于苏-33和米格-29K,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作战能力要明显高于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它的入役,将会进一步提高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所以说是中国海军又一个历史性突破。(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