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600团队国外试飞培训 外方飞机故障频发

中国新闻网 2017-06-23

 

即将准备首飞的AG600“蛟龙”水上飞机

 

  2015年8月8日,AG600试飞培训团队13名成员在加拿大国家试飞员学校(ITPS)接过水上飞机试飞培训毕业证书,为期3个多月的加拿大水上飞机试飞培训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次跨洲越洋之行,是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开辟水上飞机试飞新领域的首要一步,是国内水上飞机适航试飞技术积淀、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加快试飞中心水上飞机试飞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坚实一步。

  一件“开天辟地”的事

  2009年9月,AG600研制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合作单位,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将承担该型号适航审定试飞任务。

  由于我国在水上飞机试飞技术方面的积淀近乎为“零”,试飞中心更是从未涉足过水上飞机试飞领域,承担AG600适航审定试飞任务,意味着试飞团队要做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承担任务后,试飞中心型号办积极和飞机设计单位进行对接,确定了8名AG600试飞员,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试飞员国内培训工作;同期,与设计单位全面合作,开展了水上试飞专用条件、水面测试技术等难题的技术攻关。

  为快速提升试飞员水上试飞技术,今年5月,一支由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试飞中心、中航通飞的13名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组成的试飞培训团队,飞赴加拿大国家试飞员学校接受培训,学习水上飞机试飞理论、试飞驾驶技术和适航取证方法等内容。试飞中心派出AG600型号试飞副总师朱海龙带队,试飞员、试飞工程师7人参训。这也是国内首次组织团队赴国外开展水上飞机试飞驾驶技术培训。

  一条“充满曲折”的路

  试飞团队于5月1日出发,5月4日在加拿大的培训学习就拉开了帷幕,困难也接踵而至。

  尽管是在国外开展水上飞机试飞培训,但资源也并不“充裕”。在理论学习阶段,由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可用的水上培训资源非常少,为确保培训效果,培训团队与校方进行了多次协调,基本保证了培训需求的满足;而在操作阶段,校方提供的飞机包括两架轻型机和一架大型机,其中两架轻型飞机服役时间较久,故障频发,给培训带来较大风险。

  相较于资源的匮乏,摆在参训学员面前最大的难题是“零基础”。水上试飞与陆上试飞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水上飞机作业环境更为复杂、气象和水况等多元交错、水面滑行时横侧稳定性差、作业程序更加复杂、注意力要求更高;其次,水上飞机增加了诸如靠岸、停泊、抛锚等多种特殊驾驶技术要求,水陆两栖飞机还要有汲水、投水、上岸、下岸等复杂科目训练,这些都对参训学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挑战,大家在培训中划分了小组,一名试飞员搭配两名试飞工程师,飞行前在试飞工程师的支持下,试飞员从理论、飞行操纵、特情处置等方面进行技术准备;飞行结束后,试飞工程师与试飞员晚上一起分析数据,讨论完成飞行后报告。为了提高与教员的交流效率,他们的每份报告都用英文完成,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成为常态。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培训中,学员们咬牙坚持下来。

  当地时间5月21日,试飞中心试飞员赵生操纵Twinbee飞机首次在加拿大Lake Erie湖面上着水并连续起飞。此后,经过大量水上驾驶技术熟悉性飞行,参训学员在轻型水上飞机上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常规水上试飞科目,共计进行了57架次80余小时飞行,为后续在Martin Mars飞机上的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Martin Mars飞机身兼灭火救援等多项任务,给参训团队的档期只有一周。为此,参训学员提出减少架次加长飞行时间,从飞行前准备到飞行后数据分析都做了详细安排,最终高效高质量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

  结业时,四个培训小组详细梳理了培训的所有内容,并在毕业论文中进行了详细理论及试飞分析,撰写四份数百页英文报告,得到毕业评审组的高度赞扬。这些经验方法的总结、梳理和积淀,也将成为开展AG600先期预研课题的重要依据。

  “他们是AG600试飞技术的开拓者、先行者,是未来水上试飞工程的支柱力量。”8月18日,在迎接培训团队凯旋时,试飞中心副主任赵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责任编辑:张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新闻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