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2001857467356727.jpg

揭秘我军战略投送“拳头”部队(图)

中国军网 2016-12-29

营院内,官兵展开单兵刺杀操训练。中国军网记者李景璇 摄

  兵语云:兵贵神速。一支跑不起来的军队必然会被对手摁在地上狂揍。角逐沙场犹如拳台比武,考验的不仅是拳头的硬度,更要比拼出拳的速度和精度。现代战争中,这个无形的力量就是战略投送。

  在我国的中原腹地,就有这样一支战略投送的“拳头”部队。从戈壁荒漠到闽粤大地,从渤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先后配属东部、中部、西部、南部战区部队,出色完成了重装备运输营公路输送能力检验评估、赴朱日和执行跨区机动保障任务、赴藏综合实验性演练、“使命行动-2013”跨区支援保障、“联合行动-2014B”实兵演习、“9·3”大阅兵、赴藏某战略战役集训等重大任务,书写了我军成建制公路远程投送重装备历史。它就是军委后勤保障部某汽车团重装备运输营。

  一个汽车营,究竟有什么本事,竟能扛得起我军战略投送“拳头”力量的大旗?本文将为你揭开这支新锐之师的神秘面纱。

营院内,展开模拟投送途中御敌侵扰训练。中国军网记者李景璇 摄

  轮迹有多长,投送就有多远

  缺粮少弹,曾经是无数中国军人挥之不去的痛。

  1950年寒冬,零下40摄氏度,朝鲜长津湖。一场惨烈的战役打响了。

  多年后,一名美国老兵依旧难以忘记当时的场景:树林边有条小河,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一群群穿着单衣的志愿军战士正在淌水过河。上岸后,他们跑得很慢,因为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

  而长津湖下游的水门桥则有着不同的记忆。为突出志愿军的重兵包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三度修好了被炸毁的枢纽大桥。最后一次,他们竟开来八架大型运输机将巨大而沉重的钢制组件空投下来。之后不到24小时,悬崖峭壁之间架起一座可以通过所有重型装备的全新的钢结构桥梁。

  长津湖的战事已尘埃落定。被炸断基座的水门桥可以在一夜之间筑起,但胜利的征途还是要靠人创造。再回首,有一个细节总让我们扼腕叹息:与出手阔绰的“联合国军”想比,志愿军的每个军也只有区区10余辆运输汽车。为输送物资弹药,志愿军总部曾派出40多辆卡车疾驰前线,但最终还是被美军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了个精光。而这些车的目的地,正是长津湖。

  历史终究无法复盘。

  时针指向2008年。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军第一支战略规模的重装备运输力量担负新使命而来。

  新生之日,就是应战之时。

  接装当日,百余辆涂着崭新军绿色的重装运输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重装备运输营训练场。开惯了东风、斯太尔等型号普通运输车的汽车兵们,第一次见到长达数十米、重达数十吨的大家伙,除了新奇,更多的是压力。

  车怎么开,怎么维护保养,怎么组织实战训练,怎么尽快形成战斗力,一连串的现实问题拷问着这群刚刚踏上转型之路的汽车兵。

  先从驾驶的基本功练起。看似简单的倒车入库,驾驶员们操作起来却手忙脚乱。由于车身过长,一把方向搂过去,车辆来回摆动,车头进去了,车身却远远地甩在了限制线之外;再打一把,车尾进去了,车头却又甩到了一边。平日里驾驶动作行云流水一般的老把式,在新装备面前败下阵来。

  阵痛,总是新生的前奏。

官兵向记者展示“重装备铁路装载位移器”。中国军网记者李景璇 摄

  一年后的7月份,刚满一周岁的重装备运输营迎来第一场大考。考题是配属加强第1集团军某部,接受重装备运输力量远程投送能力检验评估。

  演习导演部一声令下,几十辆重装备运输车急赴沿海某训练基地。作战地图上显示,此次远程投送需横跨福建省全境,行程约1000余公里。

  盛夏的南方,暴雨持续肆虐。重装车队伴随着电闪雷鸣行进在高速公路上,雨刮器拧到了最高档位,前方的景物依然若隐若现,能见度不足50米。但“战情”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安全、准时、高效地将坦克、装甲车等演习装备投送“战场”,成为制约这场演习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两天后,车队在规定时间内安全到达指定地域,一次性通过了上级部门对运输组织筹划、铁路输送、重装备铁路公路倒运、远程公路输送等15个课目的检验评估,评估等级为优秀。

  重装备运输营的惊艳亮相,赢得满堂喝彩。与以往演习中主要依托铁路运输相比,重装备运输车以其快捷便利、机动性强、实战效能突出的特点和优势,让那些曾经对重装备运输车担负战略投送任务持怀疑、观望态度的官兵刮目相看。

  汽车轮子载着履带战车上战场,堪称我军重装备战略投送历史上的一次战略转身。

  长期以来,铁路曾经牢牢占据着重装备运输的老大地位。随着现代战争突发性和战场环境复杂性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的一些短板越来越呈现出来:前期准备周期长、反复倒运效率低、行进间容易暴露作战意图,特别是战时铁路一旦被破坏,更会影响到全局走势。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军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