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网络、空天将决定未来海上局部战争胜负

中国军网 2017-07-25

  战场动态融合成为常态

  20世纪,航空力量把战争推向立体化,远程打击力量的运用导致出现大纵深战场。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远程投送能力和远距离打击兵器的发展,使作战空间加速向极高、极深拓展,向虚拟空间延伸,使战场出现划时代的新特点。

  战场结构更加复杂。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战争战场,将由传统的内陆和濒海空间向大洋延伸,向天、电、网、心领域拓展,战场区域陆海通衢、多域交织,陆战场空间缩小、地位退降,海空战场空间延展、地位突出,空中战场向海上延伸,网络和太空战场覆盖全域。

  围绕焦点空间快速联合。网络化广域多维联合技术日益成熟,使得任一交战空间内的直接对抗,都将快速得到其他空间的融合性响应;在交战的任一热点区域,都能够形成以主要作战行动空间为核心的多维一体能力联合空间。这样的战场,部署虽然分散,但具有很强的效能聚合力。

  战场管理地位凸显。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战争,行动将涉及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多个领域,战场物流信息流交织,多维战场交织,前后界线模糊,大量武器系统作战中都将涉及空中战场,电磁波覆盖全领域、全要素,空中战场管制和电子频谱管控贯穿作战全程。要确保作战体系有序运行,必将采取网络化战场管理手段,实施全战场全过程标准化、流程化、精确化管理,以有效控制战场各要素,提高战场联合水平。

  适应这一趋势,未来作战必须打牢大范围、多空间的战场基础,确保从近至远都可到达、单域跨域都能制敌,向左向右都能保障;规划好歼敌制敌的主战场,提高基于网络化信息系统的战场快速多维融合能力,善于快速向任一“点战场”聚焦效能,从多维度聚力发力;实施标准化战场管理,把联合管制、区域管制、动态管制、要点管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不同战场空间顺畅调整部署、火力相互支援、信息全域覆盖、物流全域到达,使作战资源既能保证需要,又能避免自扰内耗,以有序的战场管理保证体系效能最大化释放。

  体系联动发力贯穿全程

  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战争,战争全过程都将是体系联动力的大比拼,从“第一枪”始,就将是依托信息赋能、网络聚能的作战体系,实现体系增能、整体释能,并呈现出前后方一体、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等特征。

  体系质量成为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作战,形不成体系不能打仗,体系不先进、不完善打不了胜仗。体系对抗不仅是要素质量规模的对抗,也是结构质量和要素关联度的对抗,主动与被动、胜战与败战,主要是看谁的作战体系对战场的覆盖率更大、运行更精确、通联率更高、识别能力更强、重组性更强、共享度更高,面对强敌,还要看谁的远战能力更强。

  强体系与破体系正成为对抗能力建设的焦点。未来无论是海上方向大规模作战,还是应对武装冲突的小规模联合作战,都将面对敌作战体系的整体威胁,因而都需要建成要素齐全、攻防兼备的作战体系与之对抗,任何一支力量都无法离开体系而特立独行,特别是大型舰艇编队、远程打击力量,都需要在信息系统和航天力量有力支援下方能发挥应有效能。

  适应这一趋势,必须切实树立大局观、体系观,聚力强固能够整体联动的大体系,全面统筹各项作战任务、战场布局和力量使用,形成战略方向统一的联合作战体系和作战能力。必须把对抗的基本着眼点和主要着力点,放在扬己体系之长、攻敌体系之短上,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依靠体系联动聚优制敌。

共2页首 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 页

责任编辑:张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