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通信再抛重大成果 专家:技术独一无二

环球时报 2017-08-11

  【环球网军事8月11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倪 浩 任 重】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10日再次刷屏。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当天向外界又抛出一项重大成果——“墨子”号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已提前完成预先设定的三大科学目标。

  英国《金融时报》10日报道说,知名科学期刊《自然》当天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潘建伟带领的研究团队的实验总结。他们表示,这些通信是在中国中西部的地面站和去年发射的一颗卫星之间进行的,传输距离长达1400公里。这些科学家写道:“以前,长距离(量子)传送实验的距离上限是100公里级。”文章称,中国科学家日前实现了地面与在轨卫星的首次量子通信,向建立“无法破解”的全球通信网络又迈进了关键一步。

  “这一结果真的很了不起。”上海纽约大学量子物理学家蒂姆·伯恩斯10日向《金融时报》称赞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伯恩斯说,在中国的这些成功实验之前,量子通信的最长传输距离为143公里。这些实验所涉及的耗资1亿美元的“墨子”号卫星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中国科学家希望不晚于2021年夏发射第二颗量子通信卫星。

  报道说,与能被暗中窃听的传统通信不同,任何人尝试窃听量子通信都会产生可被量子通信网络用户察觉的干扰。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表示,“中国现在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全球领跑者,并正积极与来自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的该领域科学家合作。中国将在未来5年引领量子空间竞赛。”

责任编辑:张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