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斯诺登事件之后 美国网络监控行动又遭打击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6-11-03 作者:刘平 |
美国的一些秘密全球网络监控行动可能不得不暂停,原因是一起内部窃密案。10月5日,美国司法部宣布,以盗窃政府财产罪和未经授权移动并保留机密信息罪,对一名政府合同工进行刑事起诉。分析称,案情发展可能迫使美国关停一些在全球开展的秘密网络监控行动。
这是一起与曾爆发2013年全球重大事件之榜首——爱德华·斯诺登泄密案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有关的窃密案。最先报道此案的《纽约时报》称,今年8月27日凌晨3时许,在20辆警车的封锁下,数十名全副武装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突袭了马里兰州格伦伯尼地区的二层独立小楼,随后带走了51岁的男子哈罗德·马丁三世。在《纽约时报》告知将发表关于此次秘密逮捕行动的报道后,美国司法部才于近日向外界公布此案的有关情况。
刑事起诉书显示,马丁供职于博思艾伦这家号称全球最能赚钱的安全公司,并被公司派到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工作。自1990年代起,马丁就开始私自将机密材料带回住所,在其家中及汽车内,执法人员搜查出数千份密级不等的材料,涉密的电子文档可能超过数个TB(1TB为一兆字节的一百万倍)。
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将数百份绝密级和机密级文件透露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向世人揭露了包括“棱镜计划”在内的多个美国政府网络监控行动。所泄露文件显示,借助“棱镜计划” 这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级全球电子监听计划,美国对德国总理默克尔、时任巴西总统罗塞夫等在内的多国政要,及不计其数的外国公民和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进行了监听。泄密文件也显示,微软、雅虎、谷歌、脸谱、美国在线和苹果公司等美国科技公司也参与其中。全球舆论对此一片哗然,国际社会对美国的这种行为十分愤怒。
马丁案是斯诺登事件之后最新一起揭露美国政府进行网络谍报活动细节的事件。《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作为通过最高级别安全审查的合同工,在美国政府工作期间,马丁担任扮演“红队”的网络进攻方,负责寻找美国政府、军方及情报界的计算机网络的漏洞,对政府网络十分熟悉。自2007年起,马丁一直在攻读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校区计算机方面的博士学位,主攻方向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十分关心的“远程分析异质及云计算架构”。
刑事起诉书显示,调查人员在马丁家中和车内搜出的美国政府高度机密文件的复印文本和数字文档,“对一系列国家安全问题而言至关重要”。美国司法部检察官说,如果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泄露这些高度机密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将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害。
美国媒体报道称,马丁可能窃取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发的一些高度机密的黑客程序的源码,这些程序旨在用来侵入俄罗斯、中国、伊朗、朝鲜以及其他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在马丁被捕大约两周前,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的一些最先进的黑客工具被自称“影子掮客”的团体泄露到互联网上。这些黑客工具没有出现在斯诺登曝光的文件中,这令美国当局十分担忧,认为在国家安全局中至少有一名内鬼未被捉拿归案。
但当前的刑事起诉书中没有提及马丁与黑客组织之间有关系,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也正在确认马丁是否与此相关。10月7日,《纽约时报》援引一名匿名执法人员的话称,调查人员也在怀疑马丁是否是这些泄密事件的源头,要求马丁一五一十地交待其与所窃文件有关的一切活动,并警告其称,如果他不交待对这些材料做了些什么,美国国家安全局可能被迫关停一些可能遭到破坏的“关键国家安全项目”。
美国执法部门目前也仍不清楚马丁是否像斯诺登那样,怀有政治动机。公开信息显示,马丁曾几度卷入轻罪案件。2003年,马丁曾被指控利用电脑进行骚扰,指控后被撤销。2006年,马丁曾因酒驾被捕,该指控后来也被撤销。美国媒体援引一位熟悉马丁的人的话说,他总是想成为一个重要人物。马丁的辩护律师詹姆斯·怀达表示,遭到起诉并不意味着马丁已被确认有罪。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分析部的一名官员说,马丁并不符合一般所谓的“内鬼”,案件也肯定与此前的窃密案不同。
斯诺登事件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花费了数亿美元修复事件所造成的损害。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顾问格伦·格斯特尔称,国家安全局仍在评估马丁案造成机密遭窃的严重情况,但他个人“不认为这是斯诺登事件的重演”。10月6日,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说,美国司法部肯定很重视此事,奥巴马总统也“很严肃地对待”政府承包商雇员窃取机密文件事件,此事件也提醒了所有通过安全审查的人员保护国家安全信息的重要性。
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担任特工、现为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利奥·塔德分析称,这些机密黑客工具的曝光,将使那些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攻击的目标警醒,一些国家的情报部门可能会改编这些软件用于其他用途。塔德还表示,这肯定会怂恿很多人对美国采取报复行动,从而导致美国与其一些敌人之间已经是代价高昂的相互网络攻击进一步升级。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军事宣传也要打赢“网络”战
下一篇:战场干扰与反干扰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