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病”能治吗?城市大脑说行科技日报 2017-12-11 作者:翟冬冬 |
应用于杭州的城市数据大脑
在近日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云ET大脑同中国科学院光量子计算机、特斯拉垂直整合能源解决方案、微软小冰情感计算人工智能等十余项成果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希望,ET大脑可以解决仅靠人脑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比如城市病、环境问题等。
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这样解释城市大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信号灯和监控摄像头的距离,他们在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被数据连接起来。城市数据大脑能够通过摄像头“看到”的数据,智能调节信号灯。时隔一年,城市大脑1.0已正式发布。在杭州运行的城市大脑,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机智”的信号灯
日前,《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下称《报告》)发布,在拥堵缓解趋势方面,杭州拔得头筹,《报告》显示,部分路段信号灯智能调控后车速较之前更趋于平稳,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让运行更稳定有序。
智能信号灯是怎样工作的?在杭州,如果你在萧山城区某个路口停留一会儿,会发现这里的信号灯有些“机智”,可以根据东西南北方向不同车流量适时调整。是延长南北方向的绿灯还是保持东西方向的红灯,信号灯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会思考”的信号灯路口共有128个,通过这些智能信号灯路口,杭州城市大脑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
除了减少通行时间外,城市大脑在感知交通事件方面,准确率已经达92%,120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平均节省7分钟,比之前缩短了一半。以市心路—晨晖路到市心路—建设一路全长7公里路段为例,救护车总计需要经过21个路口。在最近一次出车中,救护车节省时间高达14分钟,没有遇到一个红灯。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二届智能交通年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李江平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27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交通感知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服务出行系统和执法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共享融合,建设城市交通大脑,加强执法与智能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交通精准治理和服务是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
李江平举例,比如抓拍行人闯红灯、号牌二次识别技术的应用都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广州部署的“鹰眼”,重庆启用的“猎鹰”,这些技术对于监管重点车辆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还有上海、济南、南昌、宿迁等地采取人脸识别技术,查处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
“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数据是城市大脑智慧的起源,“神经网络”是城市大脑首先要做的事情。它首先要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以交通为例,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杭州城市大脑。
有了数据,“大脑”如何思考?阿里云机器视觉科学家华先胜介绍,阿里ET的视频识别算法,使城市大脑能够感知复杂道路下车辆的运行轨迹,准确率达99%以上。这些视频如果由交警三班倒地去看,则需要15万个交警,而通过算法,城市大脑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这些视频都看完,并清楚来往车辆的数量和方向。
未来,城市大脑会在城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王坚的构想中,它应该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以互联网、计算和数据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王坚认为,治理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迈向城市治理、成为超级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杨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