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看不见的“小家伙们”

新华网 2017-09-18 作者:吕芮光

  夏天,阳光下的沙滩像是细细的白沙堆积成的,闪着细碎的光,海水湛蓝湛蓝的,纯净得像是没有一丝杂质。但是,千万不要直接饮用未处理过的海水!海水看着干净,其实里边还有许多细小的、看不见的病毒。

  

  噬菌体

  清澈的海水里的病毒

  清澈的海水看起来纯净无瑕,但是海水里存在着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以浮游病毒为主。浮游病毒,就是指一些侵染细菌的噬菌体、侵染原核藻类的噬藻体和侵染真核藻类的真核藻类病毒等。人们一直对海水里的病毒不够重视,小看这些“小家伙”,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浮游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尽管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但是这些病毒对它们宿主的作用是随机发生的。因为,不论是病毒还是宿主,自主运动能力都不是很强,它们只能跟随着海水的运动“随波逐流”。这些病毒都是有选择的入侵细菌,特定的病毒,只能感染特定的细菌。这是因为病毒表面的吸附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等有着特定的结合关系。就像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病毒只有遇到了合适的细菌才能吸附、入侵它,所以即使海洋里病毒数目庞大,也不会把海洋生物都“吃光”。

  

  病毒的自我繁衍

  海洋中的病毒的繁衍方法

  病毒一般都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存在一个类核体,里面有RNA和少量非组蛋白质,但是它与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功能。因为一些病毒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具有遗传功能的核酸组成的,所以它很难完全依靠自身进行繁殖。病毒也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那么,这样“脆弱”的病毒究竟是怎样繁衍下去的呢?

  病毒的繁殖还是需要依靠RNA。首先,病毒要寻找能够与它配对成功的宿主,侵袭其他病毒或非病毒结的生物,通过自己的RNA聚合酶或是寄主的RNA聚合酶,依靠寄主的蛋白质等为原料,进行RNA的转录或逆转录,先繁殖RNA,然后合成蛋白质衣壳。这样就能合成一个新的病毒个体。再接着,新的病毒突破宿主细胞进行扩散,实现“自我复制”。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