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观测下的恒星摇篮

科普中国 2016-04-19

  红外线可以穿过遮蔽可见光的浓密尘埃和气体,让我们看到星云内部刚刚诞生的恒星。不过,由于大气对红外线吸收强烈,因此需要将望远镜安置在太空方可进行精细观测。不同的红外线太空望远镜有着各种各样的特征。本文将介绍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哈勃空间望远镜等拍摄的图像。

  

NASA,ESA 猎户座中的新生恒星

  图为猎户座大星云(M42)的红外图像。猎户座大星云距离地球大约1344光年,半径约12光年,位置在猎户座腰带三星(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的下方,是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星云。图像中心的明亮区域内,聚集着星云中已经诞生数十万年的恒星。由于图像过于明亮,单个恒星无法分辨。

  另外,在这个明亮区域的左侧,紫红色的小亮斑隐约可见。这些是尚不能称为恒星的新生“原恒星”。原恒星隐藏在浓密尘埃的内部,很难被可见光探测到。

  图中,尘埃被恒星加热,在24微米波段产生的红外辐射用红色表示,致密尘埃所产生的8微米红外辐射用绿色表示。摄自斯皮策空间望远镜。

  

埋藏在尘埃中的原始星团

  图为巨蛇座中恒星正在形成的区域。图像中间蓝白色亮星的周围,可以发现许多黄色的亮斑,其中大部分都是刚刚诞生不久的原恒星。在这个为致密尘埃包裹的区域内部,恒星正大量产生。但由于尘埃遮挡,用可见光并不能观测到原始星团。

  本图由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红色、黄色),和美国众多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2微米全天巡视(Two Micron All Sky Survey,2MASS)项目所得到的波长较短的近红外观测结果(蓝色)合成而得。

责任编辑:果仁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