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生

新华网 2017-08-07 作者:吕芮光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看着秋天的落叶,心里盼望着冬天的鹅毛大雪,看着万物经过冬天洗礼之后的复苏,又想着夏日炎炎轻快活泼的海边……转眼间,我们即将送走夏日,迎来秋时。

  立秋了,这意味着夏天真的就过去了,秋天到来了吗?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有哪些习俗?

  

  1. 贴秋膘

  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2. 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3. 喝立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4. 吃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如何养生?

  

  1. 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可以抵御外界疾病。早睡,能够积聚我们身体内的阳气,才能有精气神。早起,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2. 增减衣服

  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所以衣服不宜穿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3. 食疗养肺

  要让肺健康工作,首先得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

  4. 讲究饮食

  秋季进补宜以养阴清润为主。应该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要做到少食多餐。

  5. 注意肠胃

  由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宜人,所以人们的食欲便会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还处于较弱的状态,没有从夏季饮食的习惯中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秋季小科普

  

  1. 预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等。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气液耗损。

  2. 慎食瓜果

  夏季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3. 适时进补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

  4. 调理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