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给你的N个谎言中科院物理所 2016-12-12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
编者在原文基础上有所改动
鉴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一定全是对的,学校有时候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一下下。华盛顿砍樱桃树,还有达芬奇画鸡蛋这些已经能被我们一笑而过了。今天我们来掰扯掰扯跟科学有关的几个谬论。
“老师,我觉得我们穿得有点穿越。”
5.静脉血含氧量少,所以静脉是蓝色的
然而这是一张异常有些美感的配图
当人们问“静脉为什么是蓝色的”,一般得到的答案是“因为静脉血液缺氧”。然而尽管静脉血液携带的氧气浓度的确比动脉低,但说这就是静脉呈现蓝色的原因?
呵呵。
首先血液确实是红色的。静脉看上去是蓝色的,是因为穿透了皮肤的光线照亮了它们,而蓝光和红光穿透皮肤的能力是不同的。这和二者的光波长短有关系。
复色光(如白光)被 棱镜折射 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
波长较短的蓝光无法像波长较长的红光一样射入皮肤深处,可以说,越往皮肤深处,蓝光被散射得就越多。于是,光线到达静脉时,蓝光就被biu地折射出去了。静脉的血管壁相对较厚,蓝光想穿透它是相当困难的。
虽然波长较长的光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穿透血管,但这并不代表红光的散射能力弱于蓝光。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散射得大多还是波长较长的红光。蓝光的散射率会随着光线进入身体的深度而有所增加,但并不会超过红光。不然我们都成什么色(shai)儿了?
但为什么动脉不是蓝色的?
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你看得见动脉吗?
4.太空中没有引力
在微引力的状态下,人或物仿佛没有了重量。凭借着微引力,宇航员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飞船里漂浮,或者出去进行太空漫步;沉重的物体也可以轻易地四处移动。设想一下,宇航员能用指尖推动重达几百公斤的设备!所以,有时我们把微引力称为“零引力”。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导!
事实上,正因为引力的存在,月球才能在轨道上围绕地球运动,地球才能在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也才能待在银河系中合适的位置上。
如果没有引力,这三位早就满宇宙撒欢儿了
不过引力的确会随着距离而减弱。如果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足够远,飞船上的人可能几乎感受不到引力。但是,这并不是物体在宇宙飞船中漂浮的原因。国际空间站在距地球300~400千米高的轨道上绕地运动,在此高度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大约是其在地表所受引力的90%。换句话来说,如果有个人可以通过一个神梯直达空间站,如果他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为1000N,那么在梯子的顶端他的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就会变为900N。
通往外太空的电梯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如果国际空间站仍保留了90%的引力,为什么宇航员们还会漂在空中呢?答案是,他们处于 “ 自由落体状态”(编者注:此处的自由落体在牛顿力学里可以理解为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中。
这可不是有个小引擎一直推着卫星跑哦
在真空状态下,引力使所有的物体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无论物体有多重。如果一人同时扔下锤子和羽毛,空气阻力会使羽毛下落得更慢;但如果没有了空气,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也相同,它们便会以同样的速度下落。
对于飞船、船员和船上的所有物品来说,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他们始终在朝向地心的方向上具有一个向心加速度,尽管不同时刻由于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加速度大小也不同,但是在任意相同时刻,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朝向地心的方向上,他们的运动轨迹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相对与飞船来说,船中的物品便像是漂浮在空中。
我们都是超人!
所以总的来说,在太空中,引力随距离增加而减弱,但并没有消失,恰恰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才使得宇宙飞船能够绕地球运动。
3.钻石是由被压缩的煤炭变成的
很多人认为,钻石是由煤变质而来的。在很多课堂上也会讲着“煤如何变成钻石”的故事。
但其实,煤炭在钻石的形成过程中 几乎没起啥作用
地球上钻石形成的时间远早于最早陆生植物出现的时间便是铁证。 几乎所有 钻石都是在前寒武纪时期形成的 ——从地球形成(大约46亿年前)到寒武纪时期初(约5.42亿年前)。然而, 最早的陆生植物直到大约4.5亿年前(奥陶纪)才出现 ——比地球上几乎所有天然钻石的形成都要晚近1亿年。
各个时期的地球长相
既然煤是由陆生植物的遗体形成的,而最古老的陆生植物几乎比所有有据可考的钻石都年轻,那么很容易推断出,煤在钻石的形成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钻石是煤炭变成这个说法还有个致命伤:煤层存在于沉积岩中,而沉积岩通常是水平状或接近于水平状的岩层。然而,钻石存在于垂直的,充满火成岩的岩体之中。
煤层的长相
钻石矿的长相
下面闪闪的小颗粒就是钻石了,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钻石矿长相清奇
2.舌头的不同位置尝到的味道也不同
你也许听说过“味觉地图”:“甜”的味蕾在舌尖; “咸”的味蕾在舌头前部的两侧; “酸”的味蕾就在“咸”味蕾之后; “苦”的味蕾在舌根。
其实,这一”味觉地图”很容易就能被发现不对劲儿,只要在家时把盐放在舌尖上,你就会尝到咸味,不是吗?
实际上,所有 味道在整个舌头上都可以被尝到,程度也都差不多。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辨别酸味的蛋白。这一蛋白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我们和其他哺乳动物能够分辨出变质的或未成熟的食物。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味觉识别机制的一个小突破。
实际上,除了酸甜苦咸,还有其他的味道。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存在第五种独特的味觉——由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在20年代初发现的鲜(在20世纪的时候被西方忽略了很久很久)。 鲜是谷氨酸的味道。常见于日本食物中,尤其是昆布,一种和海带很像的海洋素食。
池田菊苗与昆布,吃货都来拜一拜啊
不仅如此,你知道是池田菊苗提取了味精吗?他还持有此项专利呢。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关于第六种味觉——脂肪的味道。
1.变色龙改变颜色是为了伪装
很多人都以为变色龙改变颜色是为了伪装自己逃避天敌,但新的研究发现表明,我们可能误会变色龙了。 人家变色只是为了打架和追妹子。
研究者们发现,不同于其他会变色的动物,像是乌贼和章鱼,变色龙不是通过增加或减少皮肤细胞中的色素来变色。相反的,变色龙是依靠细胞内部结构的改变来影响自身对光线的折射情况的。
章鱼的变色能力
神奇不?但这是假的,变色龙不是颜色拾取器
变色龙有两层重叠且厚实的 虹彩细胞——虹彩细胞里有色素,可以反射光线。
虹彩细胞有着大小、形状不一和组合各异的纳米晶体,这些晶体才是变色龙能够变换出奇妙颜色的关键。通过调节皮肤的张弛程度,变色龙能够改变表层细胞中纳米晶体的排列结构,从而改变颜色。
放松状态下的变色龙
当皮肤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虹彩细胞中的纳米晶体彼此非常接近。因此,细胞会特别钟爱反射波长短的光线,如蓝色。然而变色龙并不总是蓝色的。由于它的皮肤还含有黄色色素,而蓝色与黄色混合就形成绿色,这是一种“隐蔽的”颜色,方便它们伪装于树木和植物之间。
相反,当皮肤紧张时,相邻的纳米晶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于是含有纳米晶体的虹色细胞会选择性地反射波长较长的光线,例如黄色、橙色或红色。
我我我我紧张
然而,只有成年雄性变色龙可以变色,特别是当它看到一个 想驱逐的雄性竞争对手,或者想追求某位变色龙姑娘时。
雌性和年幼的雄性变色龙的颜色是单调的,而且皮肤表层的虹彩细胞是很少的。所以,如果变色龙真的是为了隐身而变色的,那么变色龙妹子们可就命途多舛了。
译:找个靠谱的帮我鉴定一下,我家Hula到底是不是个女孩儿?我买我家宝贝儿时它还是个孩纸!
最后我们来听听这位外国小哥发现买来的变色龙宝宝长大后不会变色时,内心的呐喊之声吧。深表同情深表同情。变色龙宝宝小时候确实很难看出公母,所以悲剧了很正常。
安能辨我是雄雌?
所以呢,我们还是要对事情保持好奇精神和怀疑态度滴,谁能保证学校教的就百分百对呢?但是拍案而起,在课堂上对老师说:“老师你胡说!”
老师的内心大概是这样的。
我会告诉你柠檬公爵曾经因为在数学课上拍案而起被数学老师向班主任告状么?
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指出别人的错误哦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公众号
ID:bringsciencehome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编辑:J.C
责任编辑:lijia
上一篇:飞鱼:海洋中的天空之鸟
下一篇:通往物理学世界的地图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