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非整倍性”导致胎儿缺陷科技日报 2017-03-15 作者:吕芮光 |
“染色体非整倍性”是导致人类不孕不育、流产、胚胎停育及胎儿缺陷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没有揭示出“非整倍性”根源。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亮然教授团队与哈佛大学Nancy Kleckner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就该疑问作出了突破性解释。该成果发表在3月2日出版的世界生命科学领域权威刊物《细胞》上。
据了解,染色体非整倍性属于基因失衡,由一个或多个染色体丢失或增加所致。癌细胞经常出现非整倍性。在非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非整倍性是唐氏综合征(先天愚症),是患儿因遗传而获得三条21号染色体,而不是正常的两条。这样,多余的基因信息则导致患儿的发育异常和神经系统异常。(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车慧卿)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香港中大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组图谱
下一篇:植树节:早春三月,正是植树好时节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app.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x.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b.jpg)
![](/images/2017/source/55.jpg)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