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年“翼龙伊甸园”胚胎化石首现,原来翼龙是卵生?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 2017-12-12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生命新知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11月30日,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表示,经过多年野外科考工作,他们在新疆哈密的戈壁滩发现超过200枚翼龙蛋化石以及大量翼龙骨骼化石,帮助还原了这一史前“空中霸主”的发育成长史。215枚翼龙蛋为椭圆形,长轴多约为6厘米。其中,有16枚含有三维立体的翼龙胚胎化石,系人类首次发现。
砂岩中保存的两百多个翼龙蛋(图片来自网络)
翼龙VS恐龙,傻傻分不清楚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翼龙当做恐龙。其实,翼龙虽然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却并不是会飞的恐龙,而是和恐龙一起同属于被称为主龙类的爬行动物。
复原的哈密翼龙生态图(绘图者:赵闯)
现生能进行主动飞行的脊椎动物仅有鸟类和蝙蝠,而翼龙则是第一个能够进行主动飞行的脊椎动物,在大约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翼龙已经开始书写他们称霸天空的历史。
而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中,翼龙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唯一给我们留下的就是那些或完整、或稀少的翼龙化石。
如何识别翼龙?
在翼龙存活的1.7亿年历史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翼龙类型。
按照传统的分类系统,翼龙目可分为长尾的“喙嘴龙亚目”(非翼手龙类)和短尾的翼手龙亚目(翼手龙类),前者较为原始,后者相对进步。
而自系统发育学在翼龙研究中被应用以来,其结果都显示仅有翼手龙类是一个单系类群,即由一个共同祖先和其所有后裔共同组成的自然存在的分类单元;而“喙嘴龙亚目”是一个包括翼龙目所有基干类群在内的复系类群,复系类群是人为划分的分类单元,在现代的研究中一般避免使用,所以多称其为非翼手龙类。但是由于“喙嘴龙亚目”一词使用历史较长,知名度较高,所以目前在很多读物中仍然可以见到。
翼手龙类都具有愈合的鼻眶前孔,翼掌骨明显加长,缩短的尾部和退化的第五脚趾,这些特征与非翼手龙类明显不同。很长时间以来,翼手龙类和非翼手龙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间断,而以上任一特征都可以用来区别这两大类。
翼手龙类(图片来自网络)
自从2009年中国辽西悟空翼龙和达尔文翼龙的发现和研究以来,翼手龙类的起源逐渐清晰起来。
以悟空翼龙和达尔文翼龙为代表的悟空翼龙类具有翼手龙类和非翼手龙类的镶嵌特征,其头部骨骼类似于翼手龙类,具有愈合的鼻眶前孔;颈椎和翼掌骨相对加长,加长程度大于非翼手龙类而小于翼手龙类;其加长的尾部和特别发育的第五脚趾则十分类似于非翼手龙类。
悟空翼龙(图片来自网络)
达尔文翼龙(图片来自网络)
2011年和2012年在德国以产出始祖鸟而著名的晚侏罗世索伦霍芬灰岩中,先后发现了两件未命名的翼龙标本,其头骨形态与产自同一产地的翼手龙类的翼手龙属没有明显差别,头后骨骼也较为相似,然而其尾椎数量和长度都略大于翼手龙类,而明显小于非翼手龙类。其第五脚趾具有类似于非翼手龙类的两个趾节,但每个趾节都已经十分退化。所以,这一未命名的类型被认为是非翼手龙类向翼手龙类演化的最后一个环节。
翼龙究竟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与胚胎化石,发现于距今约1.21亿年前的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它也是目前世界上业已发现的三枚翼龙蛋之一。
翼龙胚胎化石
关于翼龙是否卵生的谜团自翼龙化石被发现的两百多年来一直没有定论。
2004年以前,翼龙蛋化石一直没有确切的报道,翼龙胚胎化石的发现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与梦想。但奢望与梦想终究变成了现实,并帮助我们揭开了谜底:翼龙与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的,而且具有早熟性的胚胎发育模式,即:它们一出生就会行走、觅食甚至飞行。它们把卵产在湖泊或者海滩的沙泥地上,或许还会孵化和照顾幼仔。
翼龙胚胎复原图
相信随着以后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关于翼龙这一最早飞向蓝天的脊椎动物的证据会越来越多,也将一步步填补科学家们对翼龙胚胎阶段了解的空白。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