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广州日报 2016-04-19

  围棋“人机大战”尘埃落定,有关人工智能何去何从的探讨仍不绝于耳:它会抢了人类饭碗,还是作为人类功能的延伸?它终将超越人类智慧,还是会与人类融合?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对于它们的求解,将伴随着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

   

  追问一:AlphaGo代表未来人工智能趋势吗?

  当年“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更多发挥了硬件加速、暴力计算等计算机运算特长。而AlphaGo使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蒙特卡洛树搜索法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实力早有实质性飞跃。这类新技术让人工智能更加胜任语音和图像识别以及评估分析等工作,因此是重要发展方向。《纽约时报》一篇新文章认为,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IT产业链条,因为它提供了更有效率、更灵活的计算方式。

  但是,赢得“人机大战”的AlphaGo为了运行神经网络,用了280块GPU(图形处理器),功率超过100个李世石的大脑。这种使用浮点计算的神经网络要求大存储空间和大计算量,而正是这一点严重阻碍其在手机、手表和移动机器人等设备上应用。因此,要有可大幅降低计算功耗与内存的技术来配套,才能使此类人工智能的相关设备更小巧,更易应用。

  追问二:人工智能会抢了人类饭碗吗?

  德鲁·摩尔是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他曾撰文指出,美国国家科学院已召集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问题。目前的关注重点,不是人工智能取代蓝领工人的生产工作,而是传统认为它们不能取代、需要人与人互动的白领工作。比如脸书公司的人工智能发展目标就是在未来5至10年,实现由机器完成某些需要“理性思维”的任务。

  需要对机器与人争饭碗感到担心吗?许多媒体喜欢引用如下的例子:19世纪初,一群被称为“勒德分子”的英国纺织工人担心织布机等将使他们失业,捣毁机器以示抗议。但也有专家指出,从历史看,新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发展总能催生新的行业,从而扩大就业。

  追问三:人工智能会碾压人类智商吗?

  谷歌的人工智能“深梦”已学会模仿毕加索和梵高的风格画画,日本的人工智能程序甚至写起了小说。听起来,机器好像已经和人一样聪明了。

  但专家认为,下棋、画画、写小说,只说明人工智能模仿性智商越来越突出,但仍然无法别出心裁地进行真正的艺术创新,或者说达到智慧程度。因为人工智能只能在程序设定的框架内运行和学习,也无法感受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至于莫扎特的曲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样人类顶级的智慧结晶,机器仍难以复制。

  “智能机器人很难说比人聪明。”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曾指出,现有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说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他说,经过近60年发展,人工智能取得巨大进步并呈爆发增长之势,但在看得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整体水平还难以超越人类智慧。

责任编辑:果仁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广州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