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61.jpg

“家庭农场”显身手

新华社 2017-08-03

  

  刘超在展示她的网店“守凤农场”(7月28日摄)。

  今年30岁的刘超,在长三角一国企工作3年后,于2015年辞职,返回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老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本科毕业的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为父亲经营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使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等便利起来。之后,刘超又开始摸索绿色种养,建了沼气池,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刘超(中)在检查红薯种植情况。通过互联网她了解到今年红薯价格上涨,于是种植了300亩红薯,目前已预售一空(7月28日摄)。

  今年30岁的刘超,在长三角一国企工作3年后,于2015年辞职,返回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老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本科毕业的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为父亲经营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使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等便利起来。之后,刘超又开始摸索绿色种养,建了沼气池,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刘超在检测农药残留(7月28日摄)。

  今年30岁的刘超,在长三角一国企工作3年后,于2015年辞职,返回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老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本科毕业的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为父亲经营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使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等便利起来。之后,刘超又开始摸索绿色种养,建了沼气池,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今年种植的红薯出现了少量虫害,刘超有点犯愁(7月28日摄)。

  今年30岁的刘超,在长三角一国企工作3年后,于2015年辞职,返回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老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本科毕业的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为父亲经营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使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等便利起来。之后,刘超又开始摸索绿色种养,建了沼气池,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新华社照片,济南,2017年8月2日 “家庭农场”显身手 刘超(右)在查看小羊的生长情况(7月28日摄)。

  今年30岁的刘超,在长三角一国企工作3年后,于2015年辞职,返回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老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本科毕业的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为父亲经营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使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等便利起来。之后,刘超又开始摸索绿色种养,建了沼气池,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刘超的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就是这套农药残留检测装置,每批次产品她都要先自检(7月28日摄)。

  今年30岁的刘超,在长三角一国企工作3年后,于2015年辞职,返回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老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本科毕业的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为父亲经营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使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等便利起来。之后,刘超又开始摸索绿色种养,建了沼气池,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刘超在打扫羊舍(7月28日摄)。

  今年30岁的刘超,在长三角一国企工作3年后,于2015年辞职,返回山东东营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老家,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本科毕业的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为父亲经营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使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等便利起来。之后,刘超又开始摸索绿色种养,建了沼气池,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朱峥摄)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社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