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麦区小麦成熟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科普中国-乡村e站 2017-09-22

  

    一孕穗至灌浆阶段

  本阶段综合防治的重点是开展主要病虫害的“一喷三防”和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要根据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天敌种群动态,作好防治措施的协调应用,实行达标防治。穗期蚜虫、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干热风等是本阶段防控工作的重点,当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时,要大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即选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如三唑酮、抗蚜威与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洒,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和促进小麦增产,达到节本增效和保产增产的目的。当田间百株蚜量达到500头以上,天敌与麦蚜比例小于1∶150时,可用选择性杀虫剂如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氧乐果等药剂喷雾防治。在麦蚜发生初期,每667m2均匀插挂15~30块黄板,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小麦抽穗期,吸浆虫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者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菊酯类农药如2.5%溴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并可兼治麦蚜、黏虫等害虫,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入田间,熏蒸防治。小麦返青至抽穗期,麦蜘蛛平均33cm行长有螨量200头或每株有螨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喷雾防治。小麦孕穗至抽穗阶段,当白粉病病叶率10%或病情指数为1%时,或条锈病病叶率5%~10%时,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腈菌唑等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若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间隔15d后可再施用1~2次,小麦扬花期白粉病病茎率在30%以下的麦田可不进行防治。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若遇阴雨、露水和大雾天气且持续3d以上或10d内有5d以上阴雨天气时,要全面开展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硫菌灵等杀菌剂喷雾预防,施药后3~6h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此阶段要特别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注意掌握化学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大力推广应用选择性农药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品种与剂型,如灭幼脲、抗蚜威、氯菊酯等,对天敌毒性较大的药剂,可采用治虫最低有效剂量,并改进施药方法,以减少杀伤天敌机会。如防治麦蚜可用40%乐果乳油6000~8000倍液;也可根据天敌发生消长规律,适当调整施药时期,尽量避免在天敌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用药。此外改进施药技术,采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以及局部和隐蔽性施药法,也能适当减轻对天敌的不利影响。

  二乳熟至成熟阶段

  本阶段重点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好小麦品种评价,选种去杂和留种等工作,并进行防治效益评估。①普查小麦生产品种上主要和潜在性病虫发生为害情况,测定综合防治效果和增产情况。②调查品种综合表现,进行估产,作好效益评估准备工作。③调查天敌种群数量动态。④选好留种地块,严格去杂去劣,单打单收,妥善贮存备用,有条件地区可进行田间穗选,以提高种质,防止种性退化。⑤麦收后计测产量,统计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和总产量。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乡村e站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