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沉降对土壤污染及防治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 1霜冻的分类 1.1按成因划分 根据霜冻形成的原因,可把霜冻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 (亦称混合霜冻)和蒸发霜冻4种类型。 (1) 平流霜冻。大规模的冷空气由北方侵入,所经之处很快降温,致使农作物 遭受危害。对平流霜冻来说,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小,其强弱和影响范围与冷空气 的强弱和影响范围有关。一般来说,平流霜冻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危害也较 严重。平流霜冻刚开始发生时冷空气强度大,而后随着空气中心的南移和削弱,气温逐渐回升,霜冻的强度也随之减弱。这种霜冻常出现在早春或晚秋,在我国 南方地区的冬季也会出现。 (2) 辐射霜冻。辐射霜冻是指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物面向外的热辐射 致使地面气温降到0° C以下而发生的霜冻。这种霜冻也多在早春或晚秋出现。 由于辐射霜冻的形成与土壤、地面以及植物的夜间辐射冷却有密切关系,所以凡与辐射冷却有关的因子都对它有影响,其小气候差异也较大。辐射霜冻的强度一 般较弱,故对农作物的危害也不大。 (3) 平流辐射霜冻(混合霜冻)。平流辐射霜冻是由以上2种因素的混合作用 造成的,冷空气侵入,引起气温急剧下降,但这时也还不足以引起霜冻,而到了夜 间由于辐射冷却作用,继续降温而发生霜冻,就称为平流辐射霜冻。这种霜冻经常出现在早秋和晚春,是形成初霜冻和终霜冻的主要原因,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 在我国北方出现的霜冻,一般都是这种霜冻。 (4) 蒸发霜冻。蒸发霜冻指在干旱地区降雨之后,空气变干或者植被上的水分迅速蒸发,使作物植株冷却,温度降低到生物受害温度以下而使作物受害的霜 冻。 1. 2按季节划分 根据霜冻的发生季节,可将霜冻分为春季霜冻、秋季霜冻、冬季霜冻以及早霜冻和晚霜冻。 (1) 春季霜冻。在春季作物生长初期,越冬作物开始返青,喜温作物已经播种出苗,果树也到开花阶段。这种霜冻会使农作物遭受很大损失。春季霜冻发生愈晚,农作物受害也就愈严重[1-2]。早霜冻指春季最晚的霜冻。 (2) 秋季霜冻。指早秋,天气还未寒冷,农作物尚未停止生长时发生的霜冻。而霜冻的出现往往使农作物停止生长,产量下降,品质变坏。秋季霜冻发生愈早, 其危害性愈大。晚霜冻指秋季最早的霜冻。 (3)冬季霜冻。在我国南方地区,当有强冷空气南下,并伴随夜间辐射冷却, 使地面或近地面气温下降到足以弓I起农作物遭受伤害的最低温度以下时,就形成 霜冻,这种霜冻对我国南方地区危害较大。 1. 3按危害程度划分 农业气象学上则按照霜冻时农作物危害的程序分为轻霜冻和严重霜冻。 (1) 轻霜冻。指农作物叶片受害,但对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没有显著影 响的霜冻。 (2) 严重霜冻。指农作物茎叶受害,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的霜冻。 2霜冻对作物的危害 作物内部由许多细胞组成,当温度降到0 °〇以下时,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 间的水分就开始结冰,体积膨胀。因此,当细胞之间的冰粒增大时,细胞就会受到 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出,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其内部原来的胶状物 就逐渐凝固,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则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无法复原,导致作物死亡[3]。 3霜冻预防方法 3 1灌水法 灌水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可使空气升温 2 V左右)。由于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田间温度不会很快下降。至于小面积的园林植物,还可以采用喷水法,其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1 h,利用喷灌设备对植 物不断喷水。因水温比气温高,水在植物遇冷时会释放热量,加上水温高于冰点, 以此来防霜冻,效果较好。 3 2遮盖法 利用稻i、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材料等覆盖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 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广2 V。有些矮杆苗木 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受冻害。这种方法只能预防小面积的霜冻,其优 点是防冻时间长。 3. 3熏烟法 熏烟法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他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0.5~1.0 h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广2 V。但 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宜进行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 3. 4施肥法 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施半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 能够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保温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该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T4 d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编辑:宋李晶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厅研究员 石建国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