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1 播前准备工作 (1)选择疏松、平坦、通透性好的轻质壤土或沙壤土地种植,土壤酸碱度在pH5.6~7.8的范围内。不宜与茄科或块根作物轮作。(2)整地:深要要在前作收获后及早进行,耕深30厘米左右,旱地要随耕耙耱、精细整地,以便保墒。(3)集中施肥:基肥要结合秋耕整地施入优质有机肥,基肥充足时,与1/2或2/3的有机肥结合秋耕施入耕作层,其余部分播种时沟施。基肥用量少时,集中施入播种沟内,每亩2000~4000千克。种肥:化肥做种肥,以氮、磷、钾配合施用效果最好。(4)施肥:测土配方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5)选用良种,种薯处理:①正确选用品种:选用良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②种薯选择及处理:种薯在播前15~20天出窖进行严格挑选。选择种薯标准: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嫩的细嫩薯块,剔除烂薯,淘汰尖头、有裂痕、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的薯块。晒种催芽:将精选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3~5天翻动1次,一般10天左右即可萌芽,再精选1次,待芽变紫即可要种播种。切种:播前2~3天进行,切块大小以50克为宜。2 播种 (1)适时播种: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一般在4月下旬,先覆膜后打孔。(2)增加种植密度: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亩播量150千克左右,大行距75~80厘米,小行距30厘米。(3)播种深度:平作土壤墒情好的浅一些5厘米左右,墒情不好的8~10厘米,小种薯做种或在黏重土壤上应适当浅播,大种薯在沙壤土播种,或春旱严重时,可酌情增加覆土厚度。3 田间管理 (1)出苗前管理:播后常检查,发现地膜破裂要及时用湿土封压实,及时进行膜间中耕除草。(2)查苗放苗:出苗期间要关注出苗情况,锄尽垄背和拔除垄眼杂草。(3)中耕培土:在整个生育期进行2~3次中耕,第二次中耕可在苗高10厘米进行,第三次在现蕾期结合培土进行。结合中耕锄草,拔除感病植株,注意不要把土培到膜下毛管上,在浇水时中耕培土较好。(4)适时浇水: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上,每生产1千克耗水97千克,栽培在贫瘠的土壤上,需耗水172.3千克。亩产块茎1000~1500千克的水平,每亩有150~250吨水即可满足需要。(5)追肥:现蕾期结合灌溉每亩追施硫酸钾10千克、尿素10千克。根据块茎膨大期长势每亩可追施尿素5千克,现蕾期和开花初期喷施多元微肥200克/亩,开花盛期喷施磷钾动力。追肥要先浇2小时清水,待土壤湿润后开始追肥,一般每亩追肥15~20千克化肥不超过2小时,施肥结束后再浇1.5~2小时清水,可将管道内的有化肥的溶液带入土壤,使施入肥料输送到根系的发达部位,提高化肥的利用率。4 适时收获 当大田70%的植株茎叶枯黄后,应及时收获。收获前要先把毛管等回收并妥善保存。5 注意事项 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主要注意的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由于滴头的流道断面中,出水孔小,很容易被水中的有机、无机杂质堵塞,这种堵塞叫物理堵塞;如果水中的阳离子,如钙、镁等含量高,容易在流道中结晶,堵塞滴头,这种堵塞叫化学堵塞;此外,滴头流道中有机会滋生绿苔,堵塞滴头,这种堵塞叫生物堵塞。采用过滤器可防止物理堵塞;采用酸洗的办法可预防化学堵塞;采用注氯气的办法可预防生物堵塞。另外,壁厚、材质、抗堵塞能力、水质、过滤系统、虫害、鼠害、土壤中石头含量及尖锐程度,铺设、回收方式及日常管理维护水平等都会影响滴管的使用寿命,在生产中要注意管理和维护,并及时回收和存放毛管。适宜区域:适宜于我国北方甘肃、陕西、宁夏、青海、山西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和河北北部等干旱少雨地区推广,适用所有适宜地膜覆盖,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特别适宜于宽行种植。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好处: 1、节水。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地表蒸发,滴灌系统又是管道输水,局部灌溉,无深层渗漏,和畦灌比节水50%以上。据调查,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滴4次水,平均每亩用电量84.1度,折合46.26元,而畦灌4次,平均每亩用电量98度,金额53.9元,相比每亩用电减少13.9度,减少开支7.64元。畦灌是全面灌溉,很多地方为了解决地表墒情差出苗不足的问题实施播前灌溉,增加了成本和用水量,如果下层土壤是沙土,会出现深层渗漏现象。滴灌与喷灌相比,喷灌是全面灌溉,地表蒸发量大,也能节水30%左右。2、省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过去农户一到浇地时,不分昼夜等水,浇一次水需3~4天,而膜下滴灌不用人去,电工一人就能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3、扩大了种植规模,提高了规模效益,提高了作物供水保证率。膜下滴灌可扩大面积一倍以上,基本能够保证作物的需求。4、防止病害的发生,能抑制土壤盐碱化。膜下滴灌可以经常使土壤中保持湿润,供马铃薯生长需要,由于有地膜覆盖,地上植株空间湿度不大,这就控制了后期因温度高湿度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据2009年调查,虽然滴灌项目由于施工晚,播期推迟,但没有发生晚疫病。而喷灌及畦灌均为全面灌溉,马铃薯株间蒸发量大,土壤板结,会使地下盐分上行,造成耕作层盐分增加。5、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溶性化肥随水直接施入马铃薯根系范围,据资料介绍:使氮肥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47%~54%,磷肥利用率从12%~20%提高到18.73%~26.33%,在目标产量下,肥料投放减少30%以上。6、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膜下滴灌系统采用管道输水,田间不修农、中心渠、毛渠,土地利用率可提高5%~7%。7、减少机耕作业,降低机耕成本。由于滴灌改变了传统畦灌所需的田间渠网系统,且垄间无水,杂草少,因此可减少中耕、打毛渠、开沟、机械施肥等作业,节省机械和人力费20%左右。8、提高产量和品质。在马铃薯作物上试验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土壤疏松,并为马铃薯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条件,商品薯率提高,可使马铃薯增产50%以上。编辑:夏志文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杜珍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