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污染的防治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一、加强化肥、农药使用的监管 主管部门应加强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强化大量农药进入环境后的监管措施。力争逐步淘汰化学合成农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物技术,实施生物治虫、生态防病和生态治草,完全实现无公害生产。在农村应广泛建立防污、治污技术推广站,加强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大力实施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战略。建议采用的措施:一是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肥种。二是不断开发和改进现有的施肥方式,适度施肥。三是增加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含量,以增加土壤的环境容量。四是调节农田水分、pH和Eh值,增加农药降解速度。五是选育活性较高并能分离土壤中某种农药的微生物或土壤动物。二、对灌溉水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处理各种污染源 一是加大对灌溉水的管理力度,制止工业废水滥排,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污水稳定塘处理技术。大力推行微喷灌、滴灌、管道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要重视灌溉污水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如油脂、苯的生物体累积效应)研究。二是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可降解塑料,鼓励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加强垃圾收集、运转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宣传教育,让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同时大力开发“无汞”或“无汞无镉”电池,鼓励城乡居民使用充电电池和大容量电池,努力做好废旧电池的回收与综合处置工作。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强化环境管理,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环保意识。做好农村规划,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积极植树,保护森林,保护草原,保护荒漠,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努力改善耕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农业生态工程示范地,有160个生态农业县和100多个生态示范区,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当前,农田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只要做到严格农药、化肥管理,加大农村治水力度,借助科技减废用废,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阻止农田污染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编辑:宋李晶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厅研究员 石建国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