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烂鳃及防治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1、细菌性烂鳃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病原:柱状嗜纤维菌。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青、鳜、加州鲈、鳗、鲤、鲫等多种淡水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防治:外用暴血平,一次量,50g/亩.米,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15天一次;同时内服三黄散,每公斤饲料5g,拌饲投喂,连用3天2、鳃霉引起的烂鳃症状:初期表现为不吃食,成群结队的在食台周围打转,中期,发病鱼就表现为离群独游,白天浮在水面上,似缺氧症状,病鱼眼球外凸,鱼体发黑,有的鳍条发白,同时伴随着肝胆和肠炎等并发症出现,腹腔内有许多的腹水,肠道内出血并伴有黄色液体出现,最后病鱼不进食,呼吸严重困难,最终因呼吸受阻开始死亡。病原:由鳃霉菌侵入腮部而引起的,它是一种真菌,从菌丝的形态表现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为鳃霉的菌丝较粗直而少弯曲,分枝很少,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在鳃小片的组织内生长,另外一种为鳃霉的菌丝较细,壁厚,常弯曲成网状,分枝特别多,分枝沿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流行情况:此病常发生在水质很坏,有机质含量很高的发臭池塘,常在5--10月发生,6--7月为流行,发病率可达70%左右,死亡率可达90%左右,危害相当严重,主要危害鲫鱼,草鱼,鳊鱼,鲤鱼,鳙鱼等鱼苗和成鱼。防治:彻底清塘,减少淤泥,保持水质清洁 ;高温季节,加强水质管理,每15天轮换使用一次生物制剂,如乐活、光合冻干粉、EM冻干粉,定期使用霉菌净,一次量,每立方米0.6~1.0ml,可同时配合底改素、底改颗粒使用,20天一次。3、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症状:大量寄生虫寄生的鱼体,鳃部明显浮肿,有大量的粘液,鳃盖张开,鳃失血,精神呆滞,严重时停止摄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且死亡率较高。病原:指环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防治:防治此症首先应杀虫,可使用硫酸铜0.2克和硫酸亚铁0.1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全池泼洒车轮净,一次量,150ml~200ml/亩.米,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每15天使用一次。4、营养型烂鳃症状:正常鱼的鳃丝是鲜红色,营养性烂鳃会使鳃丝肿胀,连结成块状。病原: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防治:营养性烂鳃的防治重在降低饲料蛋白,科学配比,合理投喂,饲料中可以定期拌入三黄散,每公斤饲料拌入5g,能够清热解毒,提高鱼体免疫力。5、药害引起的烂鳃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导致鱼鳃被腐烂,鳃丝水中呈现白色,有缺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先解毒,外用解毒先锋、汉宝护水解毒酸或解毒底安,体体解毒后,可以使用氨基酸肥水膏、氨基酸活性肽对水体进行调节。编辑:胡金枝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