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类壳拟阿脑虫病的防治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由拟阿脑虫寄生引起的疾病,称拟阿脑虫病。(一)病原蟹栖拟阿脑虫是一种纤毛虫,虫体呈葵花子形,前端尖、后端圆,大小为28.1-44.6微米×9.2-16.5微米;胞口位于虫体前端腹面,有3片口膜,虫体表面具11条纵纤毛线,体后端正中有1条长尾毛;体内中部稍后有1个球形大核和1个小核;虫体后端正中,在尾毛的基部有1个伸缩泡。进行横二分裂生殖,有时可看到接合生殖。(二)流行情况危害沿海越冬期河蟹、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的亲体。拟阿脑虫为兼性寄生虫,平时在海水中腐败的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当虾、蟹受伤后,就可通过伤口钻入,随血淋巴液到达全身各处营寄生生活。疾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虾、蟹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高达98%以上。近年来因重视预防工作,该病的危害已大为降低。拟阿脑虫在水温0-25℃范围内均能生存,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10℃左右;pH5-11及盐度6-50的范围内均能生活,所以分布很广。(三)症状患病虾、蟹外观没有特殊症状,仔细观察可见体表甲壳有破损处。疾病早期只在甲壳破损处用显微镜检查可见有拟阿脑虫寄生;疾病严重时,可见病体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反应迟钝;血淋巴液稀薄,血细胞很少,呈混浊的乳白色,凝固性降低或不凝固,血淋巴液中有大量拟阿脑虫寄生。(四)诊断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如仅在甲壳破损处检查到拟阿脑虫,这为疾病早期;如在血淋巴液中看到有大量拟阿脑虫寄生时,则疾病就严重了。(五)预防措施(1)在捕捞、选择、运输及饲养过程中应严防虾、蟹受伤;如在水泥池中饲养,最好在离池壁5-10厘米处,设一围拦网,避免虾、蟹碰伤;并要注意遮光,以防跳跃。(2)池子在使用前都要进行消毒。(3)用经过沉淀、过滤、净化的蓄水池中的水,或地下。(4)亲虾及抱卵亲蟹入池前用淡水浸浴5分钟,杀灭伤口处拟阿脑虫。(5)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质饲料(如是鲜活饲料应先用淡水浸浴5-10分钟后再投喂),及时排污,定期遍洒“养殖保”等益生菌,保持优良水质,提高亲体抵抗力。(6)注意观察亲体的活动及摄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六)治疗方法(1)在疾病早期,即拟阿脑虫还仅停留在虾、蟹伤口处,尚未钻入血淋巴液时,用淡水浸浴3-5分钟,可以治愈。(2)疾病严重时,即拟阿脑虫已钻入血淋巴液,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将亲体捕出后,分开病轻及病重的亲体,用淡水浸浴3-5分钟后,分别放入2只已消毒好的池中,并泼洒光合细菌等益生菌,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及β—葡聚糖等免疫激活剂。发病池及用过的工具都要进行消毒。编辑:胡金枝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