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抗逆栽培技术(二)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2、干热风在小麦灌浆期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正处于春夏之交季节,气温升高雨季未到,时常有西北干热风侵袭,形成短时间(几天)的持续高温干燥天气,对小麦灌浆造成不利影响,使小麦青干,降低千粒重。全省各小麦产区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干热风天气出现,以南部冬麦区较严重,晋中盆地次之,干热风一般降低千粒重1~3克,严重时降低3~5克,减产幅度一般在5%~20%。干热风是影响小麦粒重的最主要的灾害天气之一。2.1干热风天气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小麦干热风是指小麦开花后的灌浆期到成熟前,一种突发性短时间持续的高温低湿天气,时常伴有大风,使小麦蒸腾量超过吸水量,出现小麦萎蔫、干芒、干穗、青干等现象。我省春季干旱少雨,5月上中旬气温急骤上升,进入高温期(旬内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超过5日以上),至6月上旬为小麦生育期最高温时期。同期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8倍,相对湿度≤30%的天气占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20天的50%以上。这种干旱气候,是干热风天气出现的基础条件。山西干热风的发生,以干、热、风混合类型为主,即高温、低湿、大风同时出现。天气干旱程度、农田蒸发量和植株蒸腾量都急骤加大加重,当气象指标达到日最高气温≥30℃,14时相对湿度为≤30%,风速≥3米/秒,即造成干热风危害。其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时间越早,则危害程度越大。在中部盆地麦区,灌浆后期发生干热风则以高温低湿为主。气温短时期猛升,空气湿度骤降,加上一定风力,小麦干尖炸芒,短期内干枯逼熟。另有一种为青枯类型干热风危害。在高温天气后出现降雨过程,随后骤晴高温,这个温度突变过程,形成高温蒸热,危害小麦正常生理活动。青枯型在南部麦区时有发生:在收获前10天左右,常遇在中小雨天气,雨后骤晴,气温骤升,持续1~2日后使处于灌浆后期的小麦生理功能急骤衰退,出现“蒸死”逼熟,其危害重于干热风,但发生频率要低。山西省干热风发生危害的主要特点:第一是频率高,强度大。大气环流活动与山西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配合,易形成干热风天气。第二是小麦主产区受害重。干热风受地形影响大于纬度影响,中南部多个盆地是山西主要产麦区,受干热风危害重;面积小的边山丘陵区则危害轻,1000米海拔以上的山区麦田受害很轻。第三干热风发生时间高峰与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相吻合。发生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期间的干热风频率高达80%左右,干热风成灾率非常高。第四是雨后青枯类型发生次数少,但对产量危害重。当干热型与青枯型同一年相间发生(混合年型)时,则危害更重。2.2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大小,与干热发生时间、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同时与小麦自身抗性、所处发育时期和长势,以及周围生态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也密切相关。比如春季少雨多风土壤干旱时,形成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同时发生时,干热风危害就比较重;品种抗性强、早熟灌浆快有抗逆和回避的作用,干热风危害就比较轻;晚熟品种或晚播麦田小麦发育期推迟,比早熟麦田受干热风危害就要重。2.2.1危害及症状干热风危害发生在小麦生育后期,籽粒形成期至成熟前的30天内,主要受害时期是灌浆期。在籽粒形成期和灌浆始期,植株生理活力较强,对干热风抗力也强,但也会造成不孕小花数增加,降低穗粒数。临近完熟期时,灌浆高峰已过,籽粒灌浆过程接近尾声,干热风对粒重影响较小。在灌浆的中后期,即小麦开花20天前后至蜡熟期前,小麦叶、茎、根等功能逐渐从旺盛生长转向衰老,而物质运输向籽粒的生理过程旺盛,是对干热风危害的敏感期。在此期间干热风发生的越早其危害就越重,会造成小麦提前停止灌浆、青枯逼熟。受害后的小麦籽粒秕瘦、种皮皱缩、腹沟深,出粉率降低,千粒重降低、产量降低。植株受害症状表现为:芒尖干枯,部分炸芒,护颖或全颖呈灰白色,叶片、叶鞘发灰失去光泽,叶尖干枯,全叶卷曲,重者全株萎蔫成灰白。危害症状由穗尖、叶尖最初表现,全植株由上部向下部发展。青枯型危害症状表现为叶片脱水、青干死亡,芒和颖壳青干,穗、茎呈灰白色带浅绿,穗下节间和茎节为暗绿色。症状发生顺序:首先是穗下茎由正常绿色变为青灰色,接着顶部小穗枯萎、炸芒,颖壳灰白失去光泽,最后叶片枯萎卷曲,全株死亡,籽粒秕瘦皱缩。2.2.2危害机理干热风危害植株症状的表现是植株内部生理活动受到干、热伤害的综合反应。干害、热害共同胁迫导致叶片蛋白质成分破坏,细胞膜正常透性受损,电解质外渗,植株蒸腾强度急剧加大,大量失水造成水分亏缺,破坏了植株的水分平衡,一系列正常生理活动受阻。如叶绿素形成能力降低或解体,光合速率下降,酶活性降低,蛋白质含量下降,根系吸水能力降低等等。2.3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栽培技术措施防御干热风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改善麦田的小气候环境,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和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2.3.1种植农田防护林网可以调节麦田温湿度,减弱风速,能有效减轻危害。在路边、渠边、田边、村边四旁植树造林,高大乔木减低风速,减少了蒸发,也有降温作用。适当的林麦间作、麦粮(高秆作物)间作(小麦玉米带状植株,棉麦间作等)都有改善小气候环境条件的效果。2.3.2选用抗性小麦良种,合理布局不同小麦品种对干热风的抗性不同,抗逆能力强的品种具有抗旱、耐高温、落黄好、早熟、灌浆速度快、粒重稳定等特点。在干热风重发区,抗干热风特性是选用品种的重要指标,品种早熟具有躲避作用。品种布局上,早、中熟品种比例合理搭配,尽量避免晚熟品种。小麦品种在考虑丰产性同时,都应选择对干旱和干热风逆境适应性强的品种,避免在干热风危害时造成的严重减产。2.3.3适期播种、及时灌溉在重发区应适当调整播种期,利用播期调节生育进程,可适当偏早播种,促早熟,避免晚播晚熟。各地干热风发生时间的规律有一定差异,通过选择品种和播期调整,使生育进程中干热风敏感时期避开当地干热风发生的高峰期,减少危害机率。浇水可以有效降低麦田小气候温度、增加湿度。一般表土层可降低3℃~5℃,株间温度可降1℃~2℃,相对湿度可提高10%,减少植株蒸腾耗水强度,特别是在土壤干旱和干热风双重发生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缓危害。灌水时期应掌握在灌浆过程中的乳熟期—蜡熟期期间,灌水最好在干热风常年频发期之前进行,水利条件好的可连续浇麦黄水。在小麦栽培措施中,所有培育壮苗的措施都有利于麦株抗逆性的提高。如调节合理的群体结构、麦株个体发育健壮、氮磷钾合理比例的营养供应等。其中特别应注意避免因氮肥过量或不平衡或施用偏晚,引起植株氮碳代谢失衡,造成贪青晚熟,抗逆性减弱,加剧了干热风危害。在肥沃水地麦田,发育后期应适当控制水肥,才能保证正常成熟。旱地麦田在干旱年份,增施有机肥、控制氮素化肥、增施磷肥。若氮素化肥过多,如后期干旱时,干热风更易引起青干危害。2.3.4叶面“三喷”小麦中后期叶面“三喷”(喷肥、喷药、喷生长调节剂),对预防干热风危害有积极的作用。叶面“三喷”可以改善植株营养,防治病虫害,提高植株生理活性,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一般选用浓度为0.2%~0.4%磷酸二氢钾与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配合喷施。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