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枯萎病的防治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苗期染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变黄,茎基部膨大纵向开裂,露出髓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为黑褐色,裂开处呈纤维状。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最后全蔓干枯而死,临近收获期病薯表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斑,比黑疤病更浅,贮藏期病部四周水分丧失,呈干瘪状。传播途径 病薯、病苗能进行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流水和农具。发病条件 土温27℃~30℃,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利于该病流行。连作地、砂地或砂壤土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南京92、潮汕白、台城薯、金山247、蓬尾、南薯88号、撩禺、徐州18等较抗病。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种苗。②结合防治黑疤病进行温汤浸种,培养无病苗,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④重病区或田块与水稻、大豆、玉米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⑤必要时喷洒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太原理工大学高级农艺师  李凤岐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