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进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1-02

  饮水 种猪到场后先稍休息,然后给猪提供饮水,在水中可加一些维生素或口服补液盐,休息6~12小时后方可供给少量饲料,第二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5天后才能恢复正常饲喂量。种猪到场后的前二周,由于疫劳加上环境变化,机体对疫病抵抗力会降低,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使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管理 首先是合理分群,新引进母猪一般为群养,每栏4~6头。小群饲养有两种方式:一是小群合槽饲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易造成以强压弱,特别是后期限饲养阶段;二是单槽饲喂,小群运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整齐,但需一定的设备。公猪要单栏饲养。其次,为强健体质,促使猪体发育匀称,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应安排后备母猪在运动场内适当运动。驱虫 猪在隔离期内,接种完各种疫苗后,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可使用多拉霉素或长效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按皮下注射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训练 猪生长到一定年龄后,要进行人畜亲合训练,使猪惧怕人对它们的管理,为以后的采精、配种、接产打下良好基础。隔离期结束后,可以将原有猪群断奶仔猪的粪便拌入饲料中给引进种猪饲喂3~4次,也可以按1∶5~10的比例与本场淘汰的经产母猪放入隔离舍内混养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无异常情况发生,在对后备种猪进行蓝耳病等猪病开展监测并经过彻底消毒后转入生产场区。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