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过去台风依旧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 2016-10-11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气象小组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引言:进入秋天后,台风的活动仍然没有停歇,平均来说,秋台风的强度是要强过夏天的台风的。那么,究竟秋台风有什么特点呢?它与夏天时候的台风有什么区别呢?人们又该如何防范秋台风呢?

  秋风渐起,一场场的秋雨带走了属于夏天的气息。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已经换上了秋装,然而海上的台风却仍然不能平静,伴随着上一波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束,中太平洋的海水温度迅速的从偏暖转向了偏冷。

  z1 

 

 

  图中红色柱状表示比平均海温高,蓝色则表示比平均海温低。图中下方数字表示月份和年份,左侧数值表示偏高或偏低(负值)情况。

  最新的海温预报则显示,在未来的3个月里,赤道中太平洋区域(图中灰框区域)的海温偏冷情况仍将存在。就远期来讲,这将给我国冬季的气温增添上一份不确定性,今冬气温稍偏冷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当然,具体的气候预测请关注中国气象局等中国官方机构发布的正式信息。

  z2 

 

  赤道太平洋海温偏低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秋台风的数量和强度可能会有所增强。所以,防范台风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说了那么多,究竟秋台风有什么特点呢?它与夏天时候的台风有什么区别呢?人们又该如何防范秋台风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的两张云图,左边的云图拍摄于2015年7月9日,图中的主角是2015年的第9号台风灿鸿(1509)。右边的云图拍摄于2016年9月14日,图中的主角则是2016年的第14号台风莫兰蒂(1614)。这两个台风将分别作为夏台风和秋台风的代表进行分析。

  z3 

 

 

  可以看见,灿鸿像是一个数字“9”,而莫兰蒂则更像是数字“6”,一个尾巴朝下,一个尾巴朝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由于夏台风通常跟随着夏季风,这里的夏季风通常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边给台风提供水汽,自身也会成云致雨,所以在台风南边形成了长长的尾巴。而秋台风的形成则是处于夏季风和冬季风转换之时,冬季风裹挟着冷空气不断南下,当冷空气遇见台风北部的台风倒槽时,便会成云致雨,这就被称为“台风倒槽降水”。

  z4 

 

  台风倒槽降水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远离台风本体,且出现在台风北边。在一些情况下,台风倒槽引发的降水会比台风本体带来的降水更为猛烈。而且由于秋台风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通常在台风登陆前,就会引起降水,而且不仅仅在登陆点会有降水,而且在登陆点北边的降水有时会更强。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台风登陆福建,浙江受灾,或者台风登陆海南,两广受灾的情况。

  来看一下这张2016年9月28日的雷达图,图中是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1617),台风在登陆台湾后在福建二次登陆。由于台风倒槽降水的影响,更为密集的黄色、红色降水区出现在了浙江和江西两地。所以虽然台风在福建登陆,但是浙江、江西等地的人们却依然不能放松防台的警惕,或许风主要出现在登陆点附近,但是强烈的降雨却有可能覆盖登陆点以北的广大区域。

  z5 

 

  再来看看正在海洋上活动的今年第19号台风艾利(1619)。台风艾利在图上位于广东沿海,但是由于它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地面倒槽(红色实线),而随着北方冷空气渗透而下(蓝色实线表示冷锋可能的位置),在两条实线之间的江苏、浙江、福建由于倒槽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较为强烈的降水,而距离台风较近的广东的降水则没有那么强。当然随着后期冷空气南下,台风北侧广东福建等地的降水可能会加强,关于台风走向和降水信息请密切关注中央气象台等政府官方机构发布的权威信息。

  z6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防范秋台风:

  台风登陆地点一定是不能掉以轻心的了,而登陆地北边以及较远的区域则需要密切的防范台风倒槽与冷空气共同作用引发的连续性强降水。需要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防灾信息以及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情况及时规划行程,不要让降水干扰了将来的计划。

  文中卫星云图来源于Himawari-8卫星,雷达图底图、天气分析底图来源于中央气象台官方网站,如需更详尽的信息请前往查询。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